博饼的由来 中秋博饼由来

  第一种

  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之夜欢快一博。沿袭至今,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 关于厦门博饼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现在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两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32个。会全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第二种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第三种

  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中秋博饼由来的说法(爱华阅读配图)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厦门的博饼风俗:在中秋佳节里,厦门人除了吃月饼、赏明月之外,还有独特的中秋博饼文化,它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博饼或称博状元饼、夺状元饼,系厦门对此习俗的俗称。博饼习俗在厦门的出现和形成,民间流传着不同说法。相传元朝末年时,有一年中秋节仁人志士假借玩饼的形式相聚一堂,以放鞭炮为暗号,聚集在各处的勇士同时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以后这一玩饼形式就在民间逐渐演化为中秋博饼习俗。

博饼的由来 中秋博饼由来

  厦门不同地区的博饼规则与方法,大同小异。起初,博饼日期只设在中秋夜,近年来在中秋前十来天就开始了。博饼时,桌上放一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六个骰子,掷入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渗透着博饼者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郑老觉得,中秋博饼讨的就是一个欢心,博的是一个好运。人们深信不疑,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肯定非常好,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6658371/43421262.html

更多阅读

中秋节的由来传说习俗文化

按:今天是中秋节哦!  中秋节的由来 传说 习俗 文化                             秋石客    中秋月圆的含义是个人圆满、家庭圆满、国家圆满。之所以祝福中秋月圆,自然是个

三潭印月的由来 西湖三潭印月的特点

三潭印月的由来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

中秋节的由来作文300字 中秋节的由来作文

中秋节的由来作文(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声明:《博饼的由来 中秋博饼由来》为网友骨點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