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四月,天气回暖,降雨增多,天气已经进入晚春,养生中讲究顺应季节变化,生活有度、适当保养,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的健康。
养“人”从春天开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是一样。
“不过,虽然都是春天,可是真要养好‘人’,早春、仲春、晚春也是各有区别的。”专家称,早春阴寒渐退,乍暖还寒,更需注意祛散阴寒、让身体逐步从冬季的将息状态活跃起来;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中医认为,肝旺可伤脾,因此应适当滋补脾胃;晚春气温逐渐升高,则要以防体内积热为主。
“虽然眼下已到晚春,准备进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但如果从此时开始注重保养,也完全来得及。”专家说。俗话说,“雨水生百谷”,“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节,全国各地平均气温都达到12摄氏度以上,雨量开始增多,应该算得上是一年中大自然最为美好的时候。大地郁郁葱葱,百花竞艳,一片生机盎然。心随自然,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也达到一年中最佳状态,更要趁此时机保健养生。“格外值得提醒的是,所谓‘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每到春夏之交,也是各种疾病容易作乱的时机,因此更要注意防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敏和呼吸道疾病是此时最困扰他们的两大难题。同时,由于现阶段是冷锋、低压活动的频繁时期,此类天气常有大风,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导致神经痛高发,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出现此类神经痛的病因主要就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以及感受风寒邪湿,故需要养肝、理气、通络、活血。此外,由于此阶段气温时高时低、阴晴风雨无常、潮湿闷热、回暖气压偏低,很容易诱发冠心病、关节炎、胃肠炎、手足口病等。专家认为,顺应季节,各有侧重地养生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瑰宝”,千万不可废弃。在适当的时机正确地进行对身体的养护,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生别忘“药食同源”
“春季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注意气候的变化。谷雨时节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会时冷时热,早出晚归的人和老年人更应照顾好自己,对婴幼儿要小心呵护。另一方面,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为病毒、细菌、霉菌的衍生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此外,饮食应以清澹为主,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等,以清除体内过大的火气。同时,不宜吃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的食品。多动也很重要,无论是外出踏青、郊游,还是坚持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都有很多好处。比如年轻人可选择搏击、打球;老年人则适宜散步、打太极。”
不过,专家也认为,通过饮食、起居、锻炼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如果想要事半功倍,不妨再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产品,比如蜂蜜、蜂胶、花粉等,它们都是此阶段人们养生的“好伙伴”。
相关阅读:春季容易上火怎么办 人怎样喝蜂蜜最健康 春天喝蜂蜜水能润春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