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的典故 暗度陈仓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成语暗度陈仓的典故

  【出处】(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释义】度:通“渡”;陈仓:古代的地名,今陕西宝鸡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历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不放心。早些时候,他曾与刘邦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他,封他为汉王,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的确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只得听从支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韩信,于是便拜他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是,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他们自己烧了之后,再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没有重视。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报,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证实消息后,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长心语】

  暗度陈仓不只是一种战争谋略,还是一种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制造一种迷惑人心的假象,这样更容易成功。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aIhUaU.com/zl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把戏便是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这时,暗度陈仓便成了一种易于成功的哲学。

暗度陈仓的典故 暗度陈仓典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6518871/807029129.html

更多阅读

除了"悬梁刺股",读书人还应知道的典故 悬梁刺股的故事

1.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四面楚歌成语典故 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楚歌:楚国人的歌曲。四面八方都传来楚国人的歌曲。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历史典故】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持续了五年

熟能生巧成语故事 熟能生巧的典故,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

【熟能生巧的典故出处】(北宋)欧阳修《归田录》。【熟能生巧的典故释义】做什么事情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熟能生巧的历史典故】北宋时期,有个人叫陈康肃,号尧咨,他从小就喜欢射箭,整日练习,所以他的箭术十分精湛。他因此非常骄傲,常常

隔岸观火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典故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背水一战的主人公为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是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

声明:《暗度陈仓的典故 暗度陈仓典故》为网友海沫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