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往往打着自爱的口号去安慰自己,欺骗别人。在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眼中,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那么如何区别自私和自爱呢?
由于常常把自爱跟自私混淆起来-自私的人认为他是自爱的-把自爱与自私等同起来,所以自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在这里,我想详细地描绘一下自私自利的人,以便澄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的愿望便是每个人能分清自私与自爱的区别,不再一味地自私自利下去。因为自私是自爱的最大障碍。
分清自爱与自私的区别,对于那些担心关心自己和看重自己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自私的人和自爱的人,其中心观是一致的;即每个人把自己放在自己生活的中心。然而,其核心是完全不同的;自私的人围着自己转,把目光往外看,看看可以“获取”些什么。他相信,“拥有”能带来幸福。他甚至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存在,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也不重要。
自爱的人把目光对准自己,涉及各个方向-他做事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就因为他愿意付出。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兴趣,自己怎么样对于他来说很重要。
人怎么会变得自私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被教育成自私自利的大家。作为“未来”的自私主义者,我们在童年时就学会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差不多只围着自己转一并不真正地去认识自己。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把目光对准自己,也不对准别人,而只是对准在外面能够得到的东西,使自己吃饱、满足或幸福,或者至少为自己解解闷。别人的愿望和需求很少放在我们眼里。
就是在与家人的共同生活中我们也没有学会为了我们的家庭、我们生活的共同体,力所能及地做点事。我们学到的则是先要为自己,有时甚至不考虑别人。
此外,我们还学到,首先要重视自己的成绩,这一点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不断地得到加深。因此我们学到了相互竞争,而不是重视我们所在集体的整体成绩和利益,以及培养对此的兴趣。
(爱华阅读配图)
越来越多地,我们只注意自己个人的利益,不关心世界的其他部分。大部分的环境灾害可归结于这种行为。
另一部分人被引导或多或少地否定自己-一切为别人而做,很少甚至一点也不为自己去做-这只是同一基本模式的相反一面。这类人也没有学会认识自己和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 例如,一个护士认识不到她需要给人治疗-不管是哪种形式-她只看到外表的疾病,并想从外表消除这一疾病。她对自己表示认可,可也期待着外界的认可,当有人拒绝的帮助时,她几乎不能忍受。
这类人为了得到爱或承认,做得很多。虽然很少是无私的付出,但他们比起纯粹的自私自利者,为别人还是做得更多。即便是一位看上去是多么无私、为家庭做出了一切的母亲,也是被她要求得到外界认可的强烈愿望所操纵着。她通过把自己和家庭尽量地等同起来,来扩展她的自我, “我要好成绩”,“我要成功”等等。这是她为了自己所需要的,她也经不起批评。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为我们作出了生活榜样-即使表现形式不同-我们越来越加深了这一观念;只为自己谋福利。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不一样呢?“这会很傻的”,我们心里会这么想。就这样,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诞生了。
自私自利者的哲学
自私自利者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呢?自私自利的人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变本加厉地把别人排除在自己生活之外,除了别人在某种形式上对他有用的时候外。他几乎不向外敞开自己,只把自己包裹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是只围着自己转,宁可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的目光只是朝着外面。他重视的东西主要是:不吃亏;尽量多地获取;不需要太多地付出;保持权利;自己不想听到或看到的事,不扯到自己身上;只想一个人取得成功;增加自己各方面的价值,如名望、财富、产业等;过得不比别人差;没人得到的比他多, 没人比他更有所作为等等。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看不起别人。他关心自己的优点,对物质要求有明显的优先权。 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什么或会有什么。他的注意力放在外面;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他在别人那儿是否重要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目的需要他们。他个人的道德品行有时候因之而丧失殆尽。
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对别人或社会有益,在没有好处或没有获利的情况下,他也会偶尔去做某些事情。他必须直接从中有所得到,他的利益对他来说一直很重要。“这给我带来什么?”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常提的一个问题。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许诺给予金钱、名望或权力来诱使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做某些甚至伤害到别人的事。自私的人内心退缩不前,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无足轻重,他也察觉不到这一点,因为他几乎得不到可以使他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反响。 他从自己的行为出发认识不到需要改变,因为他宁可把自己看成是静止不变的。正因为这样,他还想让时间去适应他而不是相反。
缺少什么-例如他找不到伙伴-并没有成为学习的动机,反而加深了他的自私自利。他从不想到要学点什么-正是借助于此,这一体系才得以维持。
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对别人的态度,自私自利者的处境越来越不好过,他也不会将此归结于他身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相反,他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迄今为止他也许还不够关心自己,于是他决定当即开始只想着自己,只做自己想要的事等等,这进一步加深了自我的封闭。
由于如此密切地与自我相连,自私主义者强烈地认同这一观点;如果这种模式受到外界的威胁,他认为不得不死去。因为他从没学会把目光对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怎么样;他也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什么对于他的幸福很重要。他只是相信,他关心自己,可是一点也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自私主义者大多是永远也吃不饱的,给予别人的很少。他们更相信,人们应当给予他们什么。此外他们不能允许周围的人认识自己,与自己发生摩擦。
在与同伴的关系中,自私主义者不想看到或听到,自己带来了什么,自己的举止起了什么影响,需要他做些什么,他很少对别人表示关心,一切都要尽可能地围着他转,他却保持不变。 结果是同伴之间不可能或很难进行真正的交流,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当两个自私主义者碰在一起的时候,结果当然就更为明显了。这样,一种交往常常变成一个战场或一条艰苦之路。
当一个自私主义者的交往失败后-因为一种没有学习的交往迟早注定要失败-他自以为是地说,与这些人打交道就是不行,因为……(他为此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没有同伴更好些,他不需要交往,因为……无论如何这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他会更加从这些人当中退缩出来,越来越多地按照这种方式生活-他不再需要任何关系,以致于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跟人来往了。结果他成为一个固执的独身者或独行者。
由于绝大多数人接受这种自私主义模式,同时并不知道同伴关系对于拓展自己的存在非常重要、必不可少,所以越来越少的人赞成交往,结果是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交往了。反过来,这又导致了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在同伴关系中学到爱。
自私自利并不卑鄙也不糟糕,因为它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毕竟阻碍我们内心的发展,阻碍卓有成效的人际共处,阻碍我们去充实生活。我们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摒弃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自爱能够治愈我们的这种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