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不明显。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宏观货币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宏观货币政策价格作为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走势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2016年CPI同比增长呈现年初、年末较高,年中较低的U型走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及梳理多家机构研报发现,对2017年的CPI预测多集中在2%~2.5%的范围。在多家机构看来,2017年物价或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状态,CPI同比涨幅处于3%以内的可控范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计2017年CPI同比上涨2.5%左右,若物价能够维持2.5%左右,则物价水平是适中的,既没有通胀压力,也没有通缩压力。
对于2017年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定调,即“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周景彤分析说,考虑到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缓解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等因素,且目前经济出现了企稳态势,预计2017年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的基调之下,市场流动性总体呈偏紧态势,这样物价大幅上涨也不具有宽松的货币环境。
农产品价格不会大幅波动
影响CPI的构成分类主要有8大类,包括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与其他用品。其中,食品占CPI权重最高。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理事长姚景源表示,食品占整个权重近三分之一,包括肉禽蛋菜粮。“把握住食品就能把握整个CPI的变化。”
目前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已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被提升至新的高度。这能够促进农业向“质”的需求转变的同时,也有专家产生是否会推升农产品价格的担忧。
海通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称,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并推动工业品价格大涨,因而市场担心2017年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或会推动农产品价格大涨。
不过,姚景源认为,农产品价格,如粮食价格2017年总的基调还是保持稳定。
这与我国目前的粮食供应仍充足有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2017年粮食价格不会大涨,连续12年增产使得粮食库存创新高,现在全国粮食库存相当于一年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粮食库存相当于需求20%左右的水平。
“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会小幅波动,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祝宝良表示,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会影响2017年CPI上涨0.8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CPI将上涨2%左右。
食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同时,非食品价格在2017年的走势尤为值得关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确注意到CPI中非食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特别是服务价格上涨较为明显。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1月宏观数据来看,11月CPI同比上涨2.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价格上涨2.4%。鲁政委认为,住与行是两个比较刚性的因素,因此PPI可能会通过房租和成品油的价格上涨传导至CPI。
除上述两个因素外,非食品价格中,周景彤认为,2017年还应关注教育、医疗的价格走势,这两块近几年发展较快,价格涨得也比较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月医疗保健涨幅达3.8%,教育服务涨幅达2.5%。11月单月数据显示,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涨幅达4.4%,教育服务同比涨幅达3.3%,两者都高于11月食品烟酒类3.2%的增速。
周景彤分析说,预计2017年教育、医疗价格仍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消费结构升级、环境变化等因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且在医疗体制仍存在不顺的情况下,2017年医疗价格较快上涨的概率还是比较大。
涉及到居住价格方面,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表示,房价飙升推高租金价格。考虑到CPI权重中房租比重偏低,这意味着实际通胀可能比公布的还要高一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月租赁房房租上涨2.8%。但周景彤认为,受新一轮调控、前期积压大量释放、三四线城市库存较高等因素影响,2017年房价应该不会像2016年上涨这么快,所以居住价格涨幅应该比2016年小一点。
包括上述考虑租金变化作为第一点在内,姚景源认为,房价对CPI的影响共有四个方面,“第二个是银行按揭贷款的利率变化;第三个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价格变化;第四个是物业管理费率的变化。因此,总体上CPI中房价因素有可能上涨。”
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除“住”外,鲁政委提出的另一个影响“行”的成品油价格主要与大宗商品——国际原油价格挂钩。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中国的PPI与原油价格相关性高达0.85,按当前油价水平测算,2017年一季度原油价格同比涨幅或达30%以上。按油价与PPI的历史关系测算,这一油价水平对应的中国PPI增速有望触及4%以上。
投行高盛发布报告预测认为,如果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能够有效执行减产协议,2017年上半年美国原油价格将达每桶55美元以上,甚至是60美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PPI同比自2016年9月由负转正以来到11月,已同比上涨至3.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到2017年一季度,PPI仍是上升态势,甚至可能突破5%。
然而,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认为,本轮PPI上行主要由原油和煤炭价格上涨推动,预计未来几个月煤炭价格涨势趋缓,油价上涨空间有限,PPI将继续上行至2017年一季度,此后则逐步回落。
据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预测,PPI同比持续回升至2017年一季度,预计通胀同比增速将涨至春节前,之后会略有调整;而国内经济需求稳定,且2017年的春节在1月,较2016年提前,春节效应也将支撑通胀上行至2017年1月。
2017年货币政策或稳中偏紧
对于2017年的CPI预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给出了预测为2.5%,野村证券预测为2.4%,社科院、招商证券预测为2.2%,民生证券预测为2.1%,申万宏源预测为2.0%,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则预测为1.7%。
姚景源也指出,2017年能否通胀,还将取决于货币政策,广义货币原理上就是CPI+GDP再给两个百分点,2017年GDP按照6.5到7的状态,CPI是3的状态,加起来是10到12,如果可以保持住的话,整个全局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货币政策进行定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稳健中性”的定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货币政策会适度偏紧。2016年10月份以来,银行间利率、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较多投放中长期资金、抬高资金综合利率等,已经显露适度偏紧的政策取向。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指出,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和控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控风险的紧迫性在上升。中性意味着既不刺激也不收缩,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而不是合理充裕,意味着2017年流动性和2016年相比,可能会稳中相对偏紧一些。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16年M2增速12%左右,GDP增速为6.7%,整体货币政策是偏宽松的。2017年货币政策会收紧一些,维持中性,M2的增速可能会在10%左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温总理在201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下面是截取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