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输液的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很多人觉得生病了输液的话病会好的快一些,现在就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看一看长期静脉输液对血管的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长期静脉输液对血管的危害心肺负荷过重
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一般>3 000 ml),或输液滴速过快者,会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肺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可致心衰和急性肺水肿。
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或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等症状。
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时输液皮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衔接不紧致漏气,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添加或拔针、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液体迅速排空均可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输入血管将会阻塞右心室肺动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顺利进入肺内。
患者可突然出现胸部阻塞或胸骨后疼痛异常,继而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发绀等症状,甚至立即死亡。
输液速度心脏病人别超60滴/分一瓶药输上两三个小时,考验着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学着护士转动输液管的拨轮,自己加快输液的速度。不少人认为输液速度快慢无所谓,快几滴慢几滴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滴进去就行,同样的药,本来需要2小时,现在可能只用1个半小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来决定。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心脏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则。
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则会因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的滴入速度要慢。
治疗脑血栓常用的脉通,如果滴入过快,则会令心脏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根据病情和药物不同,有时候则需要“快速”输液。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输液
1、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 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2、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 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 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3、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进行静脉输液时,很多人存在不正确的做法。有些人着急,就自己将偷偷速度调快一些,还有人饿着肚子输液,这其实都有一定风险。中医提 醒,输液时最好不要空腹。
输液的不良反应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
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这时身体自动地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丁辉认为,我们平时输的液体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计算的话,只要我们所输的药品达到80瓶,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5000多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的氧的供应。
定期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值得怀疑现在,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输点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发生。
输液的危害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执行《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配合药师参与指导用药管理,使输液安全合理。必要时采取处罚的方式加以控制。
2、纠正医护人员的医疗习惯和行为,改善服务理念,降低或减少输液。
3、普及宣传用药知识,告知病人不合理输液的危害,改善病人就医行为,不鼓励不提倡输液,而是鼓励科学的用药。
4、 医疗机构尤其是医护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输液知识,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应该提醒患者要配合遵守用药原则,可减少不合理输液,从而降低输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