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体育老师让路路去传达室借锤子,路路推开门径直走进去,对着传达室的老爷爷喊:“嘿!锤子在哪儿?”老爷爷低头看报纸,没理他。路路又喊道:“体育老师让我来拿锤子。”老爷爷还是没理他。路路转身出门,一边跑一边喊:“老师,看传达室的人聋了。”
案例2:
壮壮随父母到舅舅家做客,初到时还有些拘谨,但是很快就放松了,一会到阳台上揪揪花的叶子,一 会拉开抽屉翻翻里面的东西。舅妈有些不高兴,但是碍于亲戚面子又不好说什么。开始时壮壮妈总是提醒壮壮不要动舅舅家的东西,但是聊到兴头上也就忘了管儿子 了。突然,“哗啦”一声,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壮壮把舅舅家酒柜里的一套镶金边的玻璃酒具碰掉了,碎片撒了一地。
实际生活中,像路路和壮壮这样不讲礼貌的孩子并不少见,家长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呢?
方法1: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礼貌用语中的含义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最早学习礼节往往是从家里开始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样,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
比如,家长回家后要主动的和家里其他人尤其是长辈打招呼;出门时说再见;吃饭时先请长辈入座; 和长辈说话时态度谦逊;在家里经常使用文明用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家长在对孩子讲话时,或者接受了孩子的关心时,也要使用礼貌用语。有 些家长认为在家里使用文明用语很别扭,似乎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其实不然,对自己家里人使用文明用语是不是客气,而是尊重。当一个孩子在家里习惯使用文明 用语,之后在外面也会习惯的使用文明用语,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家里人呼来喝去,对别人对自己的照顾也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么当他出 去和外面的人接触时使用礼貌用语也会显的矫揉造作,让人感觉很虚假。
方法2:发现问题,逐一突破
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在礼貌方面问题比较多,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心急而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只能 事倍功半。您可以先在一张纸上把孩子在礼貌上方面的问题全部列出来,然后按照轻微到严重排个顺序。接下来,您可以从轻微的问题开始着手训练孩子,一次只解 决一个问题。因为问题比较轻微,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改起来也会比较快。一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再着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 的解决,慢慢的您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而且可能后面未解决的问题也在逐渐减轻。
◆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做到:一,不要急于求成。家长看到孩子在礼貌方面有诸多问题的时候肯定是 希望马上都解决掉,但是欲速则不达,我们抓的问题越多,越是不能照顾到每个细节,孩子也会茫然无措,甚至产生逆返心理。二、不要要求过高。对于需要改变的 问题,我们不要要求孩子在一个时间段内彻底的改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缺点、问题是会有反复的,因此只要他确实在进步,即使有几次反复,或者进步的速 度比较慢,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宽容的接纳。
方法3:礼让要真心实意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桌上放着一盘橘子,父母会教孩子懂礼貌,让孩子把最大的拿给 长辈,而长辈们通常会笑着把大橘子还给孩子,这时父母往往会教孩子说声“谢谢”,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下来。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让就让呗,反正到最后最大 最好的还是我的。等到有一天,假让变成真让,孩子让出去的橘子真的被长辈们接受了,吃掉了,他就会又哭又闹,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如果类似的问题屡屡发 生,会导致孩子失去对父母、对生活的信任。因此,您要求孩子向长辈或同伴让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真正的接受,如果是食品,最好当时就让对方吃掉;如果 是玩具等礼品在对方走的时候也一定要带走。也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让就真心的让,不要虚情假意。
还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一时冲动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了小伙伴,等过了几天,又反悔 了,哭着喊着要要回来或者非要小伙伴给他一样玩具作为交换。此时,家长的头脑要清醒。您可以等孩子的情绪平息之后,温和的告诉他,送给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 再要回来的,那是不礼貌的表现。以后再送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把东西送给对方,如果是你就高高兴兴的送,如果不是出自真心,那 么就不要送。而且送东西的同时不要想着下次对方也应该送给自己什么东西,如果对方没有还给自己另一样东西,也不要觉得吃了亏。
母婴知识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母婴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