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裁决即通常意义上的仲裁裁决,它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全部争议事项作出的终局性判定。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最终判决权的相关法律知识。
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权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有最终裁决权的行政行为主要有:
1、商标法规定,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申请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做出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15天内申请复核,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终局裁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申请人。
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权
2、专利法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对申请人、专利权人或者撤销专利权的请求人关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复审请求所作出的决定为终局决定。
3、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对主管机关不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通知之日起3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申请复议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
这里应当注意的一点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不受理的情况,仅指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这里仅限于法律,而不包括行政法规、规章。这是因为诉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行政机关无权限制也无权加以规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是极少见的,主要是上面所说的三项。
相关阅读:
最终裁决的特征
所谓最终裁决系指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决定的行为。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最终裁决只能由法律规定。这里所讲的“法律”限定为狭义的法律,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立法程序所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它不包括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和有制定规章的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规章。
第二,由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最终裁决,当事人不服,只能向作出最终裁决的机关或者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申诉,而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最终裁决的效力
最终裁决的效力是多方面的,其表明裁决在实体问题上的解决方法是正确的,并具有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导致原仲裁协议中特定争议问题的解决,使为此而签订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失去效力,但不影响原仲裁协议对其他尚未发生或尚未解决的争议的效力。
最终裁决作出的期限,《仲裁法》没有规定,这有待于仲裁规则确定。这与民事诉讼有区别的。民事诉讼中,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依照程序可以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如果对此问题将来仲裁规则也没有明确,能否允许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期限呢?在外国,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是允许当事人约定作出裁决时间的。从仲裁的性质看,也应允许当事人在法律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的期限。
看过“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权”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