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西方的“情人节”在民众中日渐流行,并摇撼着这个古老农耕文明的社会基石。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演绎出我们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
距情人节还有几天,中国各地的玫瑰价格便悄悄涨了起来,开始时比平日高二三倍,今天有的品种更是高出十倍。国航重庆公司的消息表明,从2月10日开始,这家公司每天都有2吨左右的鲜花运抵重庆,其中95%以上的鲜花来自云南昆明,玫瑰、百合占总量的70%。
我国大都市里的各大酒店也忙个不停。重庆大世界酒店公关部负责人称,根据往年情人节的数据显示,酒店入住率将会达到95%以上,酒店也因此精心布置了情人套房。
然而,玫瑰价格疯涨、巧克力热销并不意味着西方情人节就能被中国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些天来,互联网上关于过不过情人节、何时过情人节也成为一些网民争论的焦点。有人在网上批评说,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相会的农历七月七日被冷落,是中国人不注重传统文化的表现。他说:“在提倡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中国人应该保持自己的传统。”
(爱华阅读配图)
这个原本属于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悄然渗入了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之中。不过,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中,情人节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为这个轻松浪漫的节日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
有人认为,“七夕节”之所以不流行,或许还需要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找原因。“情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敏感话题。在中国文化史上,尽管有“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但“坐怀不乱”、“男女授受不亲”、“好女不嫁二男”等禁欲思想一直是中国人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水准,使得不少人在公开场合谈“情”色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开始从更宽泛的角度去理解“情人”的概念。电脑工程师杜军在情人节这天为妻子赠送9支玫瑰花。他说:“虽然在我夫人把‘情人’视为第三者的同义词,但我认为夫妻之间是伴侣更是情人,家庭中应该多一些浪漫和温情。”
一位王小姐说,以前我很同意部分专家学者的呼吁:我们要有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因而对西方节日不很接受。但现在我认为,“情人节”不再是情人的“专利”,西方节日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过节,应该重内容而轻形式,最重要的还是送上一份祝福。
一位正准备与“情人”同度良宵的公司职员刘女士认为,一些传统节日缺乏吸引年轻人的因素,还在于缺少了一个简单浪漫的载体。中国的确有“七夕节”,但在这天,没有一个统一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所以,想让“七夕节”成为和情人节同样流行的节日,恐怕还需要一番精心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