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璧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
【解析】由诗中最后一句“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可看出,A选项中“清风吹拂,新月出现的黄昏时分”是诗人作此诗的时间,而非“叩门求浆”的时间。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璧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蜡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B
【解析】所谓“声色兼备”实为视听结合的手法。A选项中只有听觉,而没有视觉。C选项中只有视觉描写。D选项中是味觉与视觉的结合,均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笛声”为听觉描写,“红旗”“天山雪”为视觉描写。故B选项正确。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答案】在内容上,两首诗具有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阴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的美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阴村庄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赞美。(结合诗句分析)
②两首诗都写到了村中居民的生活画面,从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态。(结合诗句分析)
不同点:①《西村》除了描写了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外,还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往昔“叩门求浆”这一美好经历的回忆,表现出对过往经历的无限回味;
②《游山西村》在描写山阴村庄柳暗花明的自然环境以外,还着重描述了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对农家朴素热情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如“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农人待客时毫不吝啬、殷勤款待;而“衣冠简朴古风存”从农人的衣着上表现其古朴的气质。
【解析】《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游山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山阴的一个村庄游玩的经历,细致描写了诗人一路走向山阴时所见到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战胜困难、终致成功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农家朴素平和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答案】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