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中国,砷中毒大多数是由饮用水中含砷量过高引起的。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砷具有金属性,其毒性极低,但其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其有机化合物均有毒性。
【中毒原因】误将信石当面碱、团粉、糖、盐等加入食品,误食含砷农药拌的种粮、污染的水果、毒死的畜禽肉等。【中毒表现】可有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腹剧痛、米汤样粪便等,较重者尿量减少、头晕、腓肠肌痉挛、发绀以至休克,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消失等。注意:皮肤癌与摄入砷和接触砷有关,肺癌与吸入砷尘有关。
【急救与治疗】催吐或洗胃,肌注5%二巯基丙磺酸钠。
砷中毒【预防措施】
1.对含砷毒物严加保管。
2.砷剂农药必须染成红色,以便识别并防止与面粉、面碱、小苏达等混肴。外包装必须标有“毒”字。
3.剩余的拌砷毒谷、毒饵应深埋,剩余的药种,应绝对禁止食用或作饲料。
碘中毒
4.凡接触过砷制剂的器具,用后必须仔细刷洗,并不得再盛装任何食物。
5.禁止用加工粮食的碾子等磨压砷制剂。
砷中毒中毒诊断
急性砷中毒的诊断可根据摄食或接触史,临床出现“急性胃肠炎”、意识障碍、肝和肾功能损害等。慢性砷中毒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病变、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和尿蛋白等。指(趾)甲出现米氏线,说明有砷吸收。尿砷超过2.66umlo/L(0.12mg/L)提示有过量砷吸收。
砷中毒鉴别诊断
1.急性肾中毒初起应与感染性急性胃肠炎相鉴别。
2.慢性砷中毒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相鉴别。
砷中毒治疗
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急性砷中毒有特效解毒药,二疏丙磺钠、二疏丁二钠等都有较好的驱砷效果;青霉胺也有一定的驱砷作用,应尽早应用(使用剂量、方法等需要遵医嘱)。并注意防治和纠正脱水、休克及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应尽早予以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中砷,并防治急性肾衰竭。
慢性砷中毒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以辅助肾排泄。皮肤或黏膜病损可用2.5%二疏丙醇油膏或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出现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时,予以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