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饮水能抗燥
中医认为,秋季主燥,随着季节转变,气温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下降,干燥的环境对身体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如口干、咽干、鼻干等不适症状。对此,最简单的缓解方法就是注意补充水分。
每人每天饮用1000-2000毫升水就可基本满足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暴饮,最合适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频饮”,也就是分多次饮水,每次适量;也可以通过饮用牛奶和汤来补充水分和营养。另外,秋季饮食切记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是最佳选择。
■防晒仍需继续
干热的气候对皮肤的损害也是值得注意的,干燥、高温很容易导致皮肤水分过度流失,加速衰老。当感到整张脸紧绷绷的、用手掌轻触时没有湿润感、皮肤表面呈现干巴巴的状态时,就表明皮肤已经开始缺水了。因此,秋季要减少洗澡次数;平时注意多饮水,还要使用一些具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为皮肤保湿。
同时,在进入秋季的这段时期里,许多人都发现,太阳光直接射到皮肤上,有时甚至有些刺痛感。的确,秋季室外的紫外线辐射量比盛夏时还要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量较多,对紫外线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而秋季空气变得格外澄澈,因此紫外线的透射度也就增大了。另外,到了秋季,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缓慢,即使同样是日晒,恢复白皙的过程也比较长。所以,秋季更不可忽视紫外线的存在,每天上班或出门前都要做好防晒工作。
■湿润空气防病
干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身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等。在气候逐渐干燥的时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不仅能使人体感到舒适自在,还能预防疾病。
一般湿度为40%-6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湿润空气的方法有很多,如洒水、增加拖地次数、在室内放置一盆清水、养植花卉、养鱼等。如果这些方法效果多不明显,可以选择加湿器来增加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使用加湿器,不能一天24小时不停的加湿,空气湿度高于65%,会使人体呼吸系统和黏膜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对老年人尤其不利,会诱发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因此,空气的湿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加湿也要讲究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