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在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内则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