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急功近利: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一间,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恨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lí)、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榜样!”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急功近利
更多阅读
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导学案设计 自相矛盾的成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内容:8.成语故事第1课时主备人:赵霞霞审核人:授课人:时间: 年 月 日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 100个中国历史故事50字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一)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的小故事
文/上善若水最近看了博友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zhū)的成语故事,想想当下的世风,相比而言,此故事体现的是正能量。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楚国人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想出手,他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他找来名贵的木头,请了最好的艺术大师做了一
能出口成章还不够:中国160篇成语故事告诉你它们是怎么来的
中国成语故事来自:玉郡书屋 导读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成语。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对于表达情感、阐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成语呢?成语有什么特点?成语的来源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使用成语呢? 一 成语
大班幼儿阅读成语故事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亲爱的家长,孩子们进入大班后,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一个绘画成语故事的教育活动,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请您与宝贝一起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