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莺飞草长,春意洋洋。你是选择“胜日寻芳泗水滨”呢?还是“草堂春睡足”呢?你是不是发现越是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越是呵欠连天、睡意惺忪?你是不是常常把“春困秋乏”挂在嘴边?可是,你知道人为什么会“春困秋乏”吗?
有人说“春困秋乏”是因为光照时间变化,引发人体内阴阳失调。这是中医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听起来很虚,因为没人能说得清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在西方,没有“春困秋乏”这样的专用名称。不过,它们有另外的类似于“春困秋乏”症候的说法,比方说“春季躁动症”(Spring Fever)和“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这些症候表现在人体的主要特征有:疲劳易困、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激动易怒、精力不集中。
目前,对于为什么会“春困秋乏”,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我们知道“春困秋乏”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生物钟紊乱
听说过“生物钟”吧?它是你体内的一个无形的“钟表”,就是它控制着你什么时候困了需要睡觉,什么时候自然醒,什么时候需要吃午饭,什么时候需要解手。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不受大脑的控制,而是根据人体对于自然的感应形成的。春秋光照时间的变化会打乱人体对时间的感应,因此,也就直接影响了人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大脑供氧不足
春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人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随着新陈代谢加快、血液供应增多、耗氧量的不断加大,供应给大脑的氧气就相应减少,于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抑制。这就像是录音机电池没电了一样,磁带转动速度放慢,放出来的声音就嘶哑无力、一字一顿。体现在人身上就表现为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这是“春困”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春困秋乏”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爱华阅读配图)
下丘脑激素分泌变化
光照变化会影响人脑中的一些激素的分泌,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这种影响的过程。不过,有一种理论认为光照变化会刺激人的下丘脑。而下丘脑主要负责控制人的情绪、食欲和睡眠。到了秋季,光照量减少会影响下丘脑的正常工作,从而促进人体内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分泌,而这两种激素恰恰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因此,人在秋季也变得昏昏欲睡,这就是“秋乏”。
人体的自我休整
“春困秋乏”发生的季节是温度最舒适的季节,这正是因为人刚刚经历了寒冷刺骨的冬天和酷热难当的夏天,能量损耗过度,因而急需在这个温度过渡期好好休息,补充能量,以备另一种极端气候的挑战。所以,“春困秋乏”是人体对于超常消耗的补偿反应,也是肌体在春秋宜人舒适的气候环境中的恢复措施,还可以说是肌体内外环境为达到新平衡的过渡现象。
由此可见,“春困秋乏”不是一种病,只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对付“春困秋乏”专家建议: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多去户外运动,吸收新鲜空气;少吃多脂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你还困吗?喝杯果汁,然后出门活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