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买股票以及买那种股票是新进股市的股民所头疼的事情,那么你对买股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买股票的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买股票的基本原则
选买点的最最重要点是选择止损点。即在你进场之前,你必须很清楚若股票的运动和你的预期不合,你必须在何点止损离场。换句话说,你在做生意,不要老是想你要赚多少钱,首先应该清楚自己能亏得起多少。有些人以10%的数量做止损基数,即10元进的股票,以9 元做止损点。有些人将止损点定在支撑线稍下。有些人定20%的止损额。还有其它各种方法。无论什么方法,你必须有个止损点,这个止损点不应超出投资额的20%。请切切牢记,否则这里讲的一切都是空的。
买股票的依据主要是三点,基础分析、技术分析及大市走向。有些人买股票只看基础分析,即研究公司的本身价值,不看其它。巴菲特便是代表人物。
有些人只看技术分析,认为市场对该股票的看法尽数表现在股价及其交易量的变化之上。大多数的炒手属于第二类。无论哪一种,只要你能做得好,都可以获得好结果。但对一般的炒手而言,要仅靠基础分析来炒股是很困难的,因为你不可能获得完善的资料来判定公司的价值。你如果是位大基金的管理人,买了某公司的大批股票,你可以派个人到公司了解公司的细节。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公司的财务报告仅表明了过去的经营情况,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依据华尔街的说法,股票的价格反映的是股票半年或更远的未来的公司前景。完全靠基础分析来炒股,我没有把握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我的主要参考依据的是技术分析。我总是选择那些我入场时胜算最大的点,而且每次下注都是我资本的小部分,同时把握亏钱时亏小钱,赚钱时赚大钱的原则,及时止损。说到底,我差不多就等于在开赌场,每次入场时我的获胜概率都超过50%,而且我只下小注,所以我久赌必赢。
要将买卖控制在临界点附近。什么是“临界点”呢?
大家知道水在100度变成蒸汽,科学上称100度正是水的临界点。把它推广开来,衣服的成本价是主妇们买衣服的临界点,在这点买衣服,被宰的机会最小。在股票的操作上,这些点往往是公众对股价重新评估的点,也就是在这些点上,你入场的获胜概率最高。买股票的技巧,全在怎样找临界点上。
买股票的操作技巧
1、升势时的操作
假如这是一个正常的升势,A、B 点分别是波峰和波谷。一旦股价超过A 点,便是好的买入点。假设A=15 元,B=13 元,则好的买入点是15、10元或15、50元。因为你可以断定这是新一波的开始。假如股价升到16、5 元,你便可将卖出价定在15、50元。记住保本。如果继续上升,你便应忘掉入场价,专注于股票运动是否正常。止损点应怎么定呢?有两种方法:第一,A=15 元,把止损点定在14 元;第二,B=13 元,把止损点定在13 元。这看你对风险的承受力。但无论如何,股价跌穿B点必须走人。正常的升势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如果股价高过A但随即击穿B,表示升势已被暂时否定。你必须在场外观望,重新寻找机会。
2、阻力线和支撑线的操作
A图是阻力线上的买点及止损点的标示。假设阻力线是15元,一旦股价突破15元,即可考虑入场。把止损点定在14、50元或14元。永远记住只能亏小钱。股票一旦穿越阻力线,正常运动是继续上升,如果又跌穿回头,表示股票运动不正常,早先的穿越是假信号,可能是大户搞鬼。
有时股票跌到你的止损点又马上回头,这也不要紧,你可以再入场,再入场的点以上一波的高点所示。这类场合常常碰到,但这是惟一正确的做法。亏的钱等于买了保险,防止了亏大钱的可能。B图是支撑线的买点及止损点的标示。如果股价一碰到支撑线就反弹,你有理由相信此时股价接近谷底。但如果买入的话,你必须在支撑线之下定个止损点。因为股价跌穿支撑线,继续下跌的概率就大过上升的概率。
3、双肩图和头肩图的操作
这里只标出正双肩和倒头肩图两种。正双肩图不提供买的机会,它标明卖点何在。倒头肩图的操作法和阻力线上的操作法相同。
以上讲了三个基本图形的操作法。道理其实相当简单。一般的股票波动就是这几种图颠来倒去。头肩底中的头和肩如果平行的话就变成三肩图。把升势时的波峰连接,再把波谷连接,你就看到隧道。就我自己的经验,最有用的概念是阻力线和支撑线,从心理上它们最容易解释,在实际中它们也最为有效。
我们可以把买入的要点归纳一下:
第一,在买入之前,一定要参照一下股票的走势图,因为它是大众投资心理的反映。
第二,在买入之前,先定好止损点,搞清楚你最多愿亏多少钱。切记照办。
第三,选择临界点,记住你不可能每次正确,所以入场点的获胜概率应大过失败概率。
第四,最好在升势或突破阻力线,准备开始升势的时候买入。
第五,绝不要在跌势时入市。
第六,不要把“股票已跌了很低了”作为买入的理由,你不知道它还会跌多少!
第七,不要把“好消息”或“专家推荐”作为买的理由,特别在这些好消息公布之前,股票已升了一大截的情况下。
第八,记住这些要点及点点照办。
看过“买股票的基本知识“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