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司法解释 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是怎么样的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是怎么样的?

  1、行为对象:“犯罪的人”,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犯罪人。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被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对象的人,即使事后被法院认定无罪的,属于“犯罪的人”。

  (2)实际犯罪人:暂时没有被司法机关作为犯罪嫌疑人,但实施了犯罪行为,将被公安、司法机关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对象的人,属于“犯罪的人”。

  (3)不法行为人:实施了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但没有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属于“犯罪的人”。但如果行为人确定、案件事实清楚,公安、司法机关不可能介人刑事司法活动,对这类“犯罪的人”实施所谓窝藏、包庇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2、行为内容:窝藏、包庇犯罪的人。

  (1)窝藏:“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与“帮助其逃匿”不是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关系,而属于并列关系。

  ①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②取保候审的保证人与被告人串通,协助被告人逃匿,构成犯罪的,成立窝藏罪。

  ③“帮助”是实行行为,而非帮助行为:犯罪人没有打算逃匿,也没有逃匿行为,但行为人使犯罪人昏迷后将其送至外地的,或者劝诱、迫使犯罪人逃匿的,属于“帮助其逃匿”。

  (2)包庇: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的人。

  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犯罪人的行为的,成立包庇罪。

  3、主观要件: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

  (1)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成立本罪;

  (2)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窝藏罪司法解释 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是怎么样的

  4、责任阻却事由:

  (1)犯罪的人自己窝藏、逃匿的,缺乏期待可能性,不成立本罪。犯罪的人教唆他人对自己实施窝藏、包庇罪时,不成立本罪,但他人成立窝藏、包庇罪。

  (2)对犯罪人的近亲属实施的窝藏、包庇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以本罪论处。即使构成犯罪的,也应从宽处罚。

  5、窝藏、包庇罪的认定

  (1)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本罪论处。这是拟制规定。对于公安机关查处其他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时,为被查处者通风报信的,不成立犯罪。

  (2)单纯的知情不举或者单纯不提供证言的,不构成窝藏、包庇罪;如果拒不提供间谍犯罪证据,则成立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3)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4)想象竞合:一个行为同时触犯包庇罪与伪证罪,按想象竞合犯处理。伪造无罪、罪轻证据并向公安、司法机关出示的行为,同时触犯了包庇罪与帮助伪造证据罪,按想象竞合犯处理。

  (5)区分包庇型犯罪:

  ①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

  ②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

  ③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

  ④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

  相关阅读:

  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和刑事执行的正常活动。

  本罪窝藏、包庇的对象是“犯罪的人”,即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不仅包括被法院宣告有罪的人还包括依法被追诉的人)。因此,窝藏、包庇一般的违法分子和已被免于刑罚处罚的人,不能构成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释第362条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条规定扩大了包庇罪的对象,把一般违法的卖淫者、嫖娼者纳入了包庇的对象。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

  所谓窝藏、包庇犯罪分子,是指两类行为:1、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如,把正被追捕中的犯罪分子藏于家中,等风声过后,为其出资人,让其远走高飞。2、是作假证明包庇犯罪的人。这是指向司法机关提供假的证明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

  应当指出,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窝藏与包庇犯罪分子行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在确定具体犯罪行为的罪名时,可根据行为人实际实施的行为来使用罪名。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因此,行为人不知道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藏身之所或物帮助,或者不了解事实而讲了客观上有利于犯罪人的证词的,不能以犯罪论处。(主流学说认为犯罪人的近亲属不能构成本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655771/981359370.html

更多阅读

行贿罪最新司法解释、立案及量刑标准 立案登记司法解释

行贿罪最新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22号)(2012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7次会议、2012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7次会议

从窝藏包庇罪中看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

近日,笔者在看刑法中有关亲亲相隐的文章,对其中窝藏包庇罪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此文中,笔者试图简要阐述梳理这个问题。《刑法》310条对窝藏包庇罪做了相关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解释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20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16号(这其实主要是为了申请执行人自诉刑事案件,因为公诉案件需要公安机关立案,法院出的本司法解释人家公安局不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

故意伤害罪司法解释及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罪司法解释

常相坤刑事辩护法律咨询热线:18766118539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

声明:《窝藏罪司法解释 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是怎么样的》为网友控正太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