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紫菀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扦插繁殖.
播种:可3月春播,播后12—15天发芽。
紫菀
扦插:在春季剪取顶端嫩茎扦插,插后15—20天生根。紫菀用根状茎繁殖,春、秋两季栽植,春栽于4月上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实际生产上多采用秋栽,在北方寒冷地区防止种苗冬季在地里冻死,只能春天栽,在刨收时,选择粗壮节密的根状茎,色白较嫩带有紫红色,无虫伤斑痕,接近地面的根状茎作种栽,不采用芦头部的根状茎作种栽,因这样的根状茎栽植后容易抽薹开花,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种栽于秋栽时随创随栽,若春栽需行窖藏,栽前将选好的根状茎剪成6.7~10厘米长的小段,每段带有芽眼2~3个,以根状茎新鲜、芽眼明显的发芽力强,按行距33厘米开6.7~8.3厘米的浅沟,把剪好的种栽按株距16.5厘米平放于沟内,每撮摆放2~3根,盖土后轻轻镇压并浇水,每公顷需用根状茎150~225千克,栽后2周左右出苗,苗未出齐前注意保墒保苗。
2.田间管理:
早春和初夏地里杂草较多,应勤除草,浅松土以免伤根。夏季叶片长大封垄后只能拔草,不宜深锄。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栽种应注意灌水,无论秋栽或春栽,在苗期均应适当的灌水,但地面不能过于潮湿,以免影响根系生根。6月份是叶片生长茂盛时期,需要大量水分,也是北方的旱季,应注意多灌水勤松土保持水分,7~8月间北方雨季,紫党虽然喜湿但不能积水,应加强排水,9月间雨季过后,正值根系发育期需适当的灌水,总之紫菀的灌排水应根据生长发育期和地区不同而异,紫菀开花后,影响根部生长,见有抽薹的应立即将薹剪下,勿用手扯,以免带动根部影响生长。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2.《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3.《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