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不可能每天大鱼大肉,当然,除了极度贫困地区,即使生活在陋巷的一般人家的餐饮也不可能是“一箪食,一瓢饮”。多数人家已能温饱肚子,有荤有素。然而,很多人家的餐桌都少不了季节的印记,而且在每个季节,都有免不了的重复。说白了,大多数人日常吃的都很普通,也很类似,可是有的人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家常菜中涵育了家的意识,滋养了那份对家的眷恋。其中的原因既有我们出于本能和良知而对家的认可,也有家中的主厨...
家中的饭菜不仅是用来饱肚子的,也不仅是用来解馋的,其中有家人的亲情、在意和费心。特别是在中国,亲人之间并不习惯通过相互倾吐表达亲情,也没有那么多肌肤相亲表达爱意,做点亲人可口爱吃的饭菜,成为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主要方法。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一家人,晚上睡一个炕头,白天吃一桌饭;如果没有了那一桌饭,就不太像一家人了。饭桌上也是中国人家庭交流的主要地方,有什么事,如果不是堵心的,饭桌上就说了,家长有什么吩咐,吃着饭也就嘱咐了。
饭桌上还体现着中国人的家庭礼仪,让老人,先孩子,好吃的紧着兄弟姐妹,这些都是亲情的具体表达。家庇护着一个人的成长,任何人都会对家中的饭菜有所依恋,有所怀念,但是,有不少人家烹饪很凑合,或者仅仅达到能吃的水平,而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能不做就不做,这样的饭菜让人的依恋和怀念很短暂,也很靠不住,很快就会忘记,除了个别的菜肴或者主食。有些人家则不是,烹饪对于家人来说,不止是为了饱肚子或解馋,更是爱意的集中表达和体现。
有的人,即使在上班时,也会考虑中饭或晚饭吃什么,一下班,疾奔菜市场,左挑右捡,一定要找到最中意的食材,鲜鱼水菜,新鲜肉禽,有时候能买到久违且久盼的食材,会有一种通体的愉快。
回到家后,忘却疲劳,系起围裙,杀鱼切肉,洗菜煮饭;烧菜的时候,全神贯注,还要不时尝尝,或再加点盐,或再放点醋,这时候,主厨心里不仅想到的是什么味道更能发挥菜品的优势,而且还会想到家人喜欢的味道;菜烧好后,装盘时要在意菜肴的美观,摆放时要在意每个人可能的嗜好。正是这些用心,让人觉得那简陋的家中餐厅是世上最温馨的地方。
(爱华阅读配图)
中国的节日曾经就是吃日,现在旅游休闲运动等多了些。快到节日了,主厨就开始琢磨节日吃点什么,家人也在期盼节日有啥好吃的。到了过节这一天,从一早开始,主厨就开始忙碌起来。节日少不了鸡鸭鱼肉,因为这些平常都不舍得吃,即使是蔬菜,也要买一些日常不多吃的。菜买回来后,要赶紧地杀鸡杀鱼,清除干净鸡毛和鱼鳞及其内脏,把鸡早早放在锅里炖上,否则肉不烂,如果会的话,也许做上一个香酥鸡;鱼或者清蒸,或者红烧,或者用油炸透,做松鼠桂鱼;此外还要有其他肉菜,因为家中的孩子大人们体内都缺油水,买回来的肥肉相间的肉,或者红烧,或者做扣肉,或者做一个粉蒸肉;这几个菜有了,主厨的心也就踏实了一大半,然后,要炸点花生米和虾片,给家中喝酒的人预备点下酒菜,还要切点酱肉、香肠和松花蛋;
再炒两个平时不大炒的菜肴,但是里面的肉一定要多,真正做到菜是陪衬,不能像平日那样,肉炒什么菜,结果只见菜不见肉。如果没有汤菜,最后还要烧一个汤。这个汤要和菜想呼应:如果菜比较清淡,汤就浓郁一些,如果菜比较油腻,汤就清淡一些。如果是吃饺子,主厨可能一早上就把面和好,饧在那里,然后买肉剁馅,馅里最好放些家人爱吃的东西,比如鲜虾,如果没有的话,那要放些海米。饺子包好后,主厨要等着家人都回来了,才烧水下饺子,然后让完这个让那个,内心充满喜悦地看着大家大口地吃着。李安电影《饮食男女》开始那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