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习俗与禁忌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当天禹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农村中流传着“十月半。做笼新米团子尝尝看”,再次尝鲜较为普遍。下元节有什么习俗与禁忌呢?下面带你看看。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这天是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享祭祖先

下元节习俗与禁忌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吃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注: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爱华知识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4351671/496335385.html

更多阅读

下元节是哪一天?有什么风俗? 2016下元节是哪一天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日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

正月十五习俗与禁忌

正月十五习俗与禁忌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天上皓月高

正月十四习俗与禁忌

正月十四习俗与禁忌正月十四习俗与禁忌有哪些?在中国传统的习俗里,正月十四的习俗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正月十四,春节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正月十四习俗正月十四习

下元节各地有什么习俗

   广东潮汕的下元节习俗  依道教仪规,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潮汕农民没有下元节之俗,而称这一天是五谷神诞。五谷神,依中国神话,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后稷。潮汕农民习俗且有两个神诞月,一是六月初六(或六月廿六),一是十月半;总

声明:《下元节习俗与禁忌》为网友青春是一首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