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今天发生里氏命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下面,爱华网小编和您一起分享地震引发海啸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1.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日本大地震由于是浅震,震级到达9.0级,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断裂带上,太平洋板块的府冲亚欧板块时,海底隆起,使海底产生巨大移位,高达54米如此大距离的移位落差,引发海啸也是不可避免的。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
2.然而并非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这要看地震的震级、错动方式以及震源深度。一般认为震级要达到里氏6.5级以上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也并不必然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材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地震海啸的产生一般与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有关。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于产生海啸;垂直差异运动越大,相对错动速度越大,则海啸强度越大。
每次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很心痛,但是天灾人祸是难免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需要了解灾难来时我们的对策。万一海啸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关知识:海啸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公众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获得更多信息。
另外,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导致很多人死亡,是因为他们走下海滩,观察后退的海水。专家们认为,发现海水后退后,人们最多有5分钟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此外,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