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自从孔老圣人发明了这句千古名言后,三十而立也成了世世代代谈论的话题。三十而立,这四个字的意思不难理解。我没有探究孔圣人说这句话的初衷与语境,我这里有本论语,里面的解释是在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古人二十弱冠,我们的前辈都喜欢用虚岁,过去二十一般相当于现在18或19周岁。行冠礼后就有了婚配的资格。所以等到三十岁的时候,一般的男子应该都婚配了十年左右了。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时社会上三十而立的应该不占大多数。正因为三十不立的占大多数,他才用如此的语句来给弟子及众人以教诲。纵观千百年来,俯瞰中华大地,三十而立也确实是莘莘学子为之奔奋的标杆。尤其是在被众人视为竞争相当激烈的当代现实社会。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现在人们眼中的三十岁的形象正在改变。四十二不惑的年龄段,现在被认为正式花开的岁月。往前十年的三十岁,也就成了含苞待放的季节。为人处事,工作创业,三十岁正是一个逐渐成熟与理性的分界点,应该也是而立的前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切都在岁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完善与改变。
我也已经步入三十岁的殿堂,对三十而立概念与现实意义深有体会。要结婚,要生子,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如我一样的年轻人来说,压力比其他的更大了一些。虽然房子,车子不是三十而立的绝对基础,但有房子,有车子绝对是三十而立的形象代表。其实在古代这方面的责任他们早已经担起,他们虽然没有房车的压力,也肯定有赚钱的负担。只不过在当代社会求学与工作的社会发展太过快速,以至于人们来不及更换适应世界的眼球与心态,更别说到底该有什么信仰。也就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如药加鑫师妹之流的言语真的让人有点后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当代大学与富足家长们培养起来的一代,怎会如此让人痛心疾首,恨铁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