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粽子一样,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孩子嘴边。民间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普遍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
用艾叶煮鸡蛋,不但会有艾叶的特殊香味,还能祛除晦气和疾病。关于端午吃鸡蛋的民俗,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
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
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据说这一天用煮鸡蛋的水来洗脸,一年也不会遭蚊虫叮咬,又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另外,由于早年生活条件差,吃鸡蛋是比较奢侈的事情。除了老人、孩童、产妇及伤病者,常人能美美地吃上几枚鸡蛋的日子大概只有端午节了。
我国一些地方还有在端午节“滚鸡蛋”的习俗。这天早上,老人要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嘴里还要念叨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吃鸡蛋之前,小孩子们通常要拿出自家煮的鸡蛋比大小,相互撞击比谁的鸡蛋壳硬,趣味盎然。
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而传说在吃煮鸡蛋前做撞碰鸡蛋的游戏非常吉利,胜出者更会迎来好运。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端午节这天,还有“立蛋”的习俗。有兴趣的公众不妨在端午这一天试着“立蛋”,看自己能立起来几个,哪怕失败也无妨。
最常食用的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生病吃鸡蛋可以帮助恢复体力。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更是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的理想食品,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白水煮蛋是最佳的吃法,煎蛋维生素损失较大,未熟的蛋最好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