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3836171/516323111.html

更多阅读

叶广芩《采桑子》读后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看简介这是个现居西安的老旗人,我先就估计在北京土语上会有所闪失,结果人家早有防备,首先申明自己说的是“北京官话”而非“油北京”或“贫北京”,旗人自打一入关就要求不能和市井小民说同样的话,咱也无从考证真正的北京官话咋说,姑且就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人约黄昏后 电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出典] 欧阳修 《生查子》注:1、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审美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审美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而词作重点落在对西湖夜景之美的刻画上。这样,不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而且反映了欧阳修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拼音版

【古典诗词欣赏(一四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赏析窦凤才【原作】踏莎行·候馆残梅——[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

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202.113.3.* 1楼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声明:《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为网友我不是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