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耕火种时期、在我们的祖父母时代,人们常常将“打碎一个你、打碎一个我,再重捏在一起,从此后,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当作爱情笃深的标志。可是,这种“藤缠树,树恋藤”的“二合一爱情”到了现代社会,却难免令伴侣间感到牵绊过紧、神疲心累、日久生厌,甚至,让人生出“逃出围城放放风”的念头。
其实距离不光是和爱情有关,就连与亲人和朋友之间也同样需要保持刚刚好的距离。心理学家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寸,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 4-12英尺,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12-25英尺。其实,我并不认可与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离控制在1.5-4英尺之间这么精确,但我赞同人际互动中的距离的确是人对事物在态度上的一种表现。因距离而生产更想维系的心理。
亲密距离保持多远,算“适当”?
我们可以把两个人画成两个圆,用位置关系来演示一下我们与别人的三种亲密距离。
第一种类型:纠结型。这一型可以用“亲密无间”、“两个人如同一个人”来形容。很多人都认为亲密无间是两个人要好的表现,实际上这样的距离很可能产生问题。两个人不分彼此,对方的事都要有闻必究,干涉对方作的每一个决定,要认识对方身边的每一个人,完全占领彼此的私我空间——就像女孩要求男友每天见面,使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学校的活动。这样的亲密关系到了最后,往往会产生冲突,直至分手。
第二种类型:疏离型。这一阶段的亲密距离是指两个人一方隐形蒙面,一方铁甲护身,守着极为严格的界限,谁都无法进入对方的心里了解彼此的感受。就像沿着两条永远不能交叉的平行线运动的行星,只会按照程序条款进行互动,毫无热情。这样的关系,让人感受不到一点“亲密的温度”,虽然人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
第三种类型:平衡型。平衡型的亲密距离被公认为最为适当的,像部分交集的两个独立的圈,不太近,也不太远。两个人各自保有完整的自我,彼此独立却又能在不干涉对方的前提下表达关心与支持,两个人一起成长,有部分交集,亲密却有“小间”,界限富有弹性,必要时可以开放让对方进入。在这样的关系中,彼此是安全与温暖的,总能体验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