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从曾侯乙的编钟到苏轼、柳永,中国人爱用,也善用歌声来表达隐而不发的含蓄情感,抑扬顿挫中激荡着无以言状的深情厚谊,起承转合中氤氲着炎黄子孙的灵魂香气。
对祖国的爱也是如此。说起伟大的祖国母亲,我首先想起的就是那些饱含深情的歌者,那些直抒胸臆的诗人,那些难以忘怀的爱国歌曲。也许这篇文章中的字里行间里也可以灌注进我的歌声,不求余音绕梁,但愿祖国母亲在她60华诞之际能够听见这一片赤子之心。
这是一首不为外人道的小情歌
对祖国的爱是一种很内化的情感,像是海底的潜流,时刻做好汹涌的准备。正如我的同龄人那样,不会常把我爱我的祖国挂在嘴边,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太有很大的体现,但当国家有难或有全民共襄盛举之事的时候,这股子情感就会喷薄而出。
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个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它催着我和同伴连夜赶制出长诗《汶川,我们在一起》,并在校赈灾募捐晚会上进行了诗朗诵表演,向远方受苦受难的同胞送出爱的呐喊;它让我双手合十,为灾区同胞祈福;它促我和家人向灾区送去一些钱物,奉出微不足道的一份力量。这个声音源于一个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理情怀,这个声音源于一个中国人悲天悯人的善良本性,这个声音源于一个中国人在国有危难之时所迸发出的爱国热情。
这首平日里不为外人道的小情歌在此刻发出了鸿声。
这是一首百转千回的黄梅小调
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何这20多年都没有离开安徽。我总是笑而不答。平常总是不太好意思说出口,其实原因很简单:我深切的眷恋着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我一直觉得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是统一的。今年暑假,在校团委老师的帮助下,我有幸在人民网安徽视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一段收获颇丰的体验。受益于这段中央权威媒体驻安徽分部的工作经历,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到最新鲜的关于安徽、关于合肥的讯息,我每天都在为家乡的发展悸动着,也更加坚定了以后要建设家乡的决心。
在挂职工作期间,我曾有机会亲临合肥市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合肥市通报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各种数据。合肥市GDP水平依然位列全国城市前列,各项经济数据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逆势上扬,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一个个数字仿佛是一个个惊叹号,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怎不令人发出一声声惊叹!
我的下一个20年可能还是会和家乡,和那永远听不够的黄梅戏,在一起。
这是一首山海齐鸣的雄浑交响
暴风雪、汶川地震、台风莫拉克……2008和2009连续2年的多事之秋将被载入史册。不仅仅是因为如此之多的灾难考验着中华民族,更是因为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感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人让灾难成为过去,是中国心让人定胜天成为坚定。
在这其中,让我尤为感动的是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精神。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台湾同胞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台湾多支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开展救助和医疗服务,岛内同胞纷纷慷慨解囊,为灾民捐款捐物。50年一遇的“莫拉克”台风,触动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血脉深情。湖南3个“小林村”的村民代表发起“我们都是小林人”的爱心行动,向大陆16个小林村发出倡议,共同援助受灾惨重的台湾高雄县小林村。“我们都是小林人。”淳朴的话语,是浓郁亲情的自然流露,是同根同祖、同脉同源的骨肉深情的深刻表达。四川人民更是感同身受:从北川到汶川,从都江堰到青川,走出地震阴霾、尚在接受援助的人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救助台湾受灾同胞的行列。我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很多四川同胞在看到台湾受灾情况时候都流下了泪水,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赶到捐助站向台湾同胞伸出援助之手,有一位从地震中幸免于难的老人捐出了自己的全部遗产。从“汶川加油”到“台湾加油”,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守望相助,中华民族脊梁坚挺依然。
身为炎黄子孙,我的骄傲和自豪大可以以山歌、信天游的豪迈唱出来,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感将和十三亿人民的歌声汇集成世界上最震撼寰宇的交响。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永远是心中最熟悉的旋律,不论是体育健儿折桂的激动时刻,还是中小学生例行升旗活动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的呐喊响彻云霄;奥运会上开幕式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至今音犹在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每一个字都唱出了中国人的豪情!“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每次听到这耳熟能详的动人旋律,我的中国心就跃动不停。
正如国歌中所唱到的那样,现在依然是中国危险的时候。国家还没有达到无人敢欺的强大。和平的大背景下,世界诸强还在准备伺机而动,国内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对祖国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还需要转化到行为上,成为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国人并肩,才能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早日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正如那一首首歌中所唱到的那样,咏唱祖国的歌声,在我心中绵延不绝,永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