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投放主力发生转变的同时,大量信贷资产正在银行体系内进行规模转移。尤其是近期火爆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更是信贷进行“乾坤大挪移”的途径之一。
信贷规模“失踪”
3559亿元,4104亿元,5167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三季度全国人民币信贷投放已有所收敛,却未改逐月上升趋势。机构普遍认为,9月份信贷投放超出市场预期。
与之相反的,是票据融资自7月份以来连续三月负增长,且规模仍有扩大趋势。9月份当月,票据贴现减少3517亿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自去年11月开始的信贷激增中累积的巨额票据陆续到期,监管机构对银行的资本金约束也逐步增强,全国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以票据置换为特征的信贷增长模式,一般性贷款占比迅速上升。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9月份票据贴现当月减少3517亿元,一般性贷款增长规模实际达到8684亿元。7、8两月,一般性贷款实际增长规模也在5541亿元和6868亿元。
而来自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实际信贷投放还不止这个数字。
“上半年大中型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大量投入信贷,以致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监管部门多次对此给出风险提示,三季度全国信贷投放明显有收缩迹象。但是从机构分类来看,上半年信贷增长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三季度收缩最多的也是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邮储行、城商行和农信社反而成了信贷投放的主力。”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副行长这样表示。
这样的转变并非自然现象,其背后,是大量信贷资产在银行体系内进行规模转移。业内人士透露,信贷资产规模转移最普遍的两种方式,是通过信托平台发售理财产品,或是通过买断、回购在同业间转移资产。
(爱华阅读配图)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商业银行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约1000多款,但从8月份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8月份,全国商业银行共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210多款,9月份发售超过300款。且9月份以来,单一信贷资产类信托理财产品变得更多。
与此同时,来自大中型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出也纷至沓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多家农信机构人士透露,信贷资产转移在三季度比上半年多了许多。“特别是9月份,买断的,回购的都有。”
通过买断性信贷资产转让,债权人则由信贷资产的出让方变为受让方,信贷资产移到出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外。完成一次银行体系内部的规模转移。
单纯的回购性资产转让,并不能转移信贷资产,但如果是通过“双买断”形式,即当期买断、远期回购的形式,即可使出让方将信贷资产转出资产项下,而受让方同时也可不将其放入资产项下。从而实现一次信贷规模的“失踪”旅程。
江苏一农商行高层这样来形容信贷资产转移,“信贷资产转让和票据转贴现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大银行是迫于监管压力,股份制银行是迫于资本金约束,最终都是要压缩信贷规模增长。三、四线金融机构的监管环境相对较松,自身有信贷增长的空间和动力,同时也成了大中型银行转出信贷资产和票据的出口”。
“易型术”造就信贷类产品新井喷
“近期信贷类产品是银行理财公认的大热点,完全是由银行内部的信贷结构调整需要和市场需求决定的。”招行一位负责产品研发的负责人解释。而信贷结构的调整正是基于上半年天量信贷规模的释放,下半年如何控制信贷规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
这个热点正可以得到下列数据的证明:据普益财富的统计,9月全国51家银行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680款,而其中26家银行共发行345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比高达50%以上。而相较8月份,人民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较大幅增加60%以上,多数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其中,招商银行〔股吧 行情〕、中信银行〔股吧 行情〕、中国光大银行3家银行共发行该类理财产品204款,几乎占到该月发行总数的60%。而招行某分行的上述产品研发负责人透露,从8月底至9月中旬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招行全行累计发售信贷类理财产品超200亿元,其中个人理财产品占比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