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病因

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病因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和最严重者,它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被控制,以及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交替出现的特点。

  脆性糖尿病的不良后果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反复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大脑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昏迷不能够被及时发现,患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2.长期高血糖和低血糖频繁交替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因此致死和致残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3.由于反复高血糖和低血糖无规律的交替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受到严重影响。这会使患者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有的患者会因此而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不能很好地遵照医生的指导来进行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

  因此,脆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内分泌医生的密切关注。脆性糖尿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1.对胰岛素异常敏感,使用微小剂量的胰岛素即可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2.在恒定进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用量的前提下,患者病情极不稳定,表现为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复出现;

  3.脆性糖尿病约占1型糖尿病的5% ,患者身体多消瘦和营养不良。

  同时,在临床上,满足以下5种条件即可诊断为脆性糖尿病——

  根据《实用内分泌学》第2版标准,在饮食、运动、用药不变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以下5种情况:

  1.每天早上空腹血糖日差变化>5.55mmol/L,反复出现,变动百分率呈V型曲线,即血糖值呈两极分布,高者与低者较多,居中者较少;

  2.日间尿糖排出量在30g以上;

  3.不能预期的低血糖发作;

  4.频繁地出现尿酮体阳性;

  5.日内血糖变动幅度>11.1mmol/L而无明确原因(须除外somogyi效应及黎明现象)。

  脆性糖尿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如起病时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严重破坏,几乎无残存胰岛β细胞(如暴发性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病程延长,残存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接近损耗殆尽,加之治疗措施不当、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等。这些因素均影响血糖变化并难以控制。

  此外,脆性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脆性糖尿病病因1

  各种升糖激素的分泌亢进或缺乏;

  脆性糖尿病病因2

  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紊乱;

  脆性糖尿病病因3

  皮下注射胰岛素(尤其是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分解或吸收障碍;

  脆性糖尿病病因4

  精神过分紧张,尤其是合并焦虑或者抑郁症的患者;

  脆性糖尿病病因5

  过度疲劳、感冒、外伤;

  脆性糖尿病病因6

  饮食失调、大量饮酒;

  脆性糖尿病病因7

  严重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轻瘫,以及顽固性腹泻、便秘或者两者交替出现;

  脆性糖尿病病因8

  合并感染,如呼吸道炎症、糖尿病足病等。

  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应注意患者生活作息和心理上的调节,家属应配合医生树立患者治疗糖尿病的信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其次,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尤其是夜间2~3点的血糖监测,并且血糖控制目标范围要有所上浮,即在不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反应的前提下,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11mmol/L,并固定进餐和运动时间。

  “随糖”微信公众号每日权威发布糖尿病科普知识,涵盖名医视频、名医专栏、糖友厨房、身心调养等多个主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18271/673241344.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近20年以来,国际上对糖尿病病因以及并发症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成就,加深了对糖尿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提出了对现行WHO1980~1985年的诊断和分型的修改。WHO1999年咨询报告和

声明:《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病因》为网友黯然神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