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人与海》,我对人生有了另一种更为积极的理解:“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要对付的其实仅仅是自己的“意志”和“智慧”。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长达40年的写作生涯,为人类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学遗产。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2年发表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用写实手法记录了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老人一次特殊的海上捕鱼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自信、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硬汉”形象。
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总是和他在一起,可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人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人空船而归时,心里非常难受。
桑提亚哥瘦削憔悴,满脸皱纹,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蓝。这天晚上老人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当水手时远航非洲所见到的海滩上的狮子。醒后他披着月光驾起小船,驶向辽阔的海面。
天还没亮,老人已放下鱼饵。正当他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一根绿色的竿子急速钻入了水中。他双手拉住钓丝,感觉到下面有一个沉甸甸的东西,分明是一条大鱼。老人用尽全力收拢钓丝,但大鱼不肯轻易屈服,拖着老人和小船向大海深处游去。老人将钓丝背在脊梁上,人与鱼全力对抗着。
一个白天过去了。黄昏时分,老人回头眺望,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船已到了外海。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回忆往事,想到了曼诺林。“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他自言自语道。
黎明时分天气很冷,老人喊道:“鱼啊,只要我不死,就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又一次升起,鱼还没有疲倦,可老人的右手开始流血,左手也抽起筋来,人疲惫得只想睡去,但他仍顽强地坚持着。忽然钓丝升了起来,大鱼跃出了水面。哇,这是一条巨大的金枪鱼,足有18英尺长,喙尖得像一把细长的利剑。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大鱼在十几次跃起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紧紧拉住钓丝。当大鱼游近他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一次次将鱼叉扎进鱼身,刺向它的心脏。
大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了上来,鲜血染红了湛蓝的海水。老人把大鱼绑在船边返航时,鲨鱼嗅到了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人把刀子绑在桨上与鲨鱼拼杀,然而面对蜂拥而来的鲨鱼,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
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的是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自己,结论是:“什么都不是,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第二天早晨,曼诺林来看老人,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难过得放声大哭。老人醒后,孩子端给他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走了,老人又睡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这就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形象,他是一个永不言败、一位十足的硬汉,他的非凡毅力和坚强决心深深感动了世人。《老人与海》在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售出了530万册,次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来又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作品之一。
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三枚“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纪念邮票,分别由中非(1977年)、瑞典(1990年)和古巴(1999年)发行,图案均为海明威头像和《老人与海》故事场景。三个国家的邮票设计师所刻画的海明威的形象空前一致:面容刚毅,轮廓分明,蓄着大胡子,双目炯炯有神。背景中,大海浩淼无边,坐着孤舟在海面上搏击的老渔翁桑提亚哥是那么弱小。我之所以钟情这三枚邮票,一为其颇具震撼力的画面所吸引,二为其所昭示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而感动。桑提亚哥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竟然具有这种压倒一切的无畏气概,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由衷地折服与敬仰吗?人最缺少什么?是时间,是学问,是经验,更是一种精神。
《老人与海》内蕴深厚,蕴涵着强者的哲学和永不妥协的精神。读《老人与海》,我对人生有了另一种更为积极的理解:“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要对付的其实仅仅是自己的“意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