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知识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知识

[固定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表达基本固定的意思,现总结部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5、如何、若何、奈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

7、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何以伐为?《论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8、得无……乎,得无……耶,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9、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以上所归纳的只是常见到的一些固定句式,像这样的固定句式还有很多,平时注意积累、归纳,这对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名词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

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承后省”、“对话省”等形式。如:

1、承前省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2、承后省 (1)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入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895471/361548505.html

更多阅读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格式(5种)一、判断句古汉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等判断词表示。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2014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专题八_仿写

2014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专题八_仿写八、仿写专题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句式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

声明:《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知识》为网友死灵的哀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