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卒于上海。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等。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的一生,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对于鲁迅思想和创作的研究,是从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汇编了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鲁迅研究专家的多种专著。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
鲁迅挽联集 鲁迅联集
更多阅读
关于鲁迅的读书方法 鲁迅读书
关于鲁迅的读书方法□ 石恢/文一鲁迅谈读书的文字不少,但专门谈读书的文章却也并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两篇:一篇是1926年在广州知用中学的一个演讲,经他人记录整理并经鲁迅本人校阅后,发表于当时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这就是《读书杂谈
摘录:鲁迅 野草集 《狗的驳诘》赏析 野草集 鲁迅 百度文库
这篇作品以讽刺市侩的势利为题旨,构思得很奇妙,它写的是梦境里的事,作品中的狗居然会说话,会笑,岂不怪哉?但它说的那些话,谁也无法否认是反映着生活中的实情的,而且还具有引人深思的力量。通常,人们习惯于把狗当成势利者的代表,这篇散文里的狗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 柔石 鲁迅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自题小像①灵台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③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 [注释][1]《自题小像》作于1903年,鲁迅最初将这首诗送给好友许寿裳,后收入《集外集拾遗》[2]神矢神箭
寺庙楹联赏析下 直隶总督署楹联赏析
寺庙楹联赏析(下) 楹联,是中国传统而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书院下门庭、楼室堂馆、寺庙道观、山水胜景,无处不见它的影迹;婚丧嫁娶、宴乐喜庆、春秋更替、书画艺术,到处都有它的风采;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
千古绝对欣赏!中国各大寺庙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对联100副
楹联,是中国传统而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书院门庭、楼室堂馆、寺庙道观、山水胜景,无处不见它的影迹;婚丧嫁娶、宴乐喜庆、春秋更替、书画艺术,到处都有它的风采;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