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三餐都不准时吃饭,胃病在这类人里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有很多跟胃有关的病症都统称胃病。你对胃病知道多少?下面就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胃病是怎么形成的: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化学物质引起,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或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磺胺药、抗癌药、抗生素、利血平、肾上腺皮脂类固醇等药物损伤胃黏膜而引发;物理因素像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诱发;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于自杀或误服腐蚀剂如强酸强碱引起。
2.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多发生于手术、烧伤、休克、创伤、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及饮酒或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
3.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又称蜂窝组织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通过恰当的治疗,很多急性胃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彻底康复,其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以及饮食不当,病情长期存在的话,就会转化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慢性胃炎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而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1)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现在普遍认为是致病菌特别是Hp(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或者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和急性胃炎一样,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此外,化学因素,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而引起;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既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又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而各种胆汁反流均可破坏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2)慢性胃炎的分类 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有时同时存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三种。按常见发病部位可分为两类:A型,少见,病变发生在胃体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B型,较为常见,病变主要在胃窦,约90%的患者由Hp感染引起。我国病例以B型较为常见。
5.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属于轻度器质性病变,过去很多医生将该病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功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据最新流行病学权威调查,这种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也是胃的常见和多发病。患者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或偶有剧痛及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但临床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不能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轻微病变。也就是说胃的主观症状较多,但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者无。其病因应与胃运动功能障碍、胃十二指肠轻度炎症、精神因素有关。
胃病的治疗注意事项:1.注意事项
首先,饮食规律化。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再次,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四是,保持精神愉快。
2.药物治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患者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山莨菪碱)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胃病预防:1.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2.传统锻炼。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和五禽戏中的“熊戏”、叫化功可以平时多练习,对增强脾胃功能有一定作用。
3.保持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