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思想活跃,铸就一代大师孟子,他以“性善论”享誉天下,发展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
孟子“性善论”要点:
一、“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aIhUaU.com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四、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