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学雷锋活动注入新元素
据了解,在以前的学雷锋日,一些福利院、敬老院在为来做好事的人太多而犯愁。有一家敬老院在3月5日这一天就接待了四个单位来做好事的100多人,因为福利院、敬老院接待不过来,不少单位做好事的要求都受到了回绝。学雷锋做好事竟然给做好事的对象带来了烦恼,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所以,有网友在博客上撰文说,“向雷锋同志学习”,绝不是一个过时的口号,而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在新的时代,学习雷锋,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捍卫与弘扬,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事是人性的呼唤,而不是作秀的需要。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霍彦立说,雷锋精神实际上是互助友爱,人文关怀精神,如今雷锋日宣传形式的减弱,并不意味着互助友爱的精神减退,过去的口号行动、仪式行动,在今天转变为更加务实,日常生活中的雷锋精神更加贴切,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省内一社会学家说,其实沿着学雷锋日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以国家近期大的方针政策为背景,结合最近发生的有意思的道德伦理热点新闻,完全可以灵活地寻找适合青年人关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学雷锋日活动的新鲜主题。
比如,网友“安替”提出“多背一公斤”。所谓“多背一公斤”,就是希望“驴友”(自助旅游者)们在出行时多背上一点书籍、文具或衣物,带给沿途遇到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与孩子们一起交流。两年多来,有据可查的已有200余人加入了这一行动,足迹遍布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山西、河南等地的30余所中小学。
“安替”说:一个简单的口号,如此风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单的口号蕴涵了符合美好伦理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参与者的趣味积极性。
霍彦立说,学雷锋日,不提“学雷锋”的“学雷锋”伦理行动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