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苏州立冬习俗,不少人以为是和北方一样吃饺子,其实不然。那么,苏州立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苏州立冬习俗1:羊肉一碗抵严寒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因而苏州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近些年在立冬前,苏州各处羊肉店也纷纷开张,“吃个羊肉火锅、喝碗羊汤暖暖身”,也是非常惬意的。
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养生的作用。其次,羊肉温热助阳,所以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的人不宜食用,有发热、牙痛、口腔溃疡的市民也最好少食,以免加重症状。此外,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饮茶,否则会脾胃不适。
苏州立冬习俗2:吃螃蟹分雌雄江南还有“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的谚语,喜欢吃螃蟹的苏州人到了农历十月也开始变换吃法儿,所谓的“九月雌、十月雄”是说到了农历十月就要吃雄的螃蟹了。
苏州人吃蟹最常见的方法是煮蟹。苏州话中“煮”的发音和“闸”相似,所以有人说大闸蟹的本意是大煮蟹。虽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也足以证明苏州人吃蟹以其原味为正宗。
苏州立冬习俗3:吃膏滋进补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苏州立冬习俗4:看气象、置备冬令补品立冬那天的物候天象,会决定整个冬季的寒热干湿,所以在苏州流传着一句谚语:立冬晴,一冬冷;立冬阴,一冬温。按照古人的经验,或许昨天的一轮暖阳预示我们将迎来一个冷冬。
立冬之际,苏州人都会赶在这个时候置备冬令补品,各大冬令滋补保健品商店里生意火爆,来选购冬虫夏草、阿胶、膏方往常多出一倍多。买来这些补品,苏州人喜欢用来泡茶或炖鸡炖鸭,可以增强免疫力,补虚助阳。除了冬虫夏草,人参、阿胶也同样受到欢迎,它们与铁皮枫斗同吃能够五脏平补,同时生津壮阳。
苏州立冬习俗5:咸肉菜饭补肾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苏州籍作家包天笑曾以诗赞道:咸肉菜饭香又醇,难得姑苏美味真,年年盼得霜打菜,好与新米作奇珍。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