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论文 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

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进行长期资本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指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公司债务和股东权益——股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篇一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变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大规模的资金和活力,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变迁,并揭示了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关键词:资本市场,股票,债券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尝试探索到深入发展的巨大转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当前的资本市场,如何保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等金融环境下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推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市场化改革,这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简单回顾

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资本市场的产生是与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我国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一个从起步、规范到发展的过程股票,基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1980年到1990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是从1981年首期国库券的发行开始的。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国债。从1981年至1984年,国库券每年发行量为40亿元,到1990年底共发行10年、5年和3年期国库券484.92亿元。从1988年起,国家陆续发行了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及特种国债等,期间发行量列第二、三位的分别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而发行量最[1]小的是股票。我国股票发行试点始于1984年7月,到1990年底,全国共发行股票45.9亿元。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者意识淡薄,市场规模狭小,主要以一级市场为主,且极不规范。

(二)从1991年到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期

1.1991年到1995年的初步发展阶段

流动性是证券的重要特性,面对国库券和股票黑市交易现象的存在,政府以柜台交易为试点进行尝试性探索。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使整个社会逐渐认识到了证券投资股票,尤其是股票投资的巨大的潜在利润,一举扭转了国债和股票发行的困难局面,相对降低了发行成本,促进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为成立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奠定了基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在国债的一级市场承购包销发行方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上市公司看,到1996年底,已由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530家,投资基金已有75只,对境外投资者共发行B股85家、H股23家。从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额看,1990年为18亿元人民币,而1996年已达22693亿元。

2.1996年到2000年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自1995年以后,我国资本市场无论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方面股票,还是在法制建设、投资主体构成、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使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步入了一个倡导理性投资、加强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至1998年底,深沪两有上市公司851家,总股本为2345.36亿元,总流通股本为740.94亿股,总市值为19506亿元,投资者已达3700多万户,证券公司近百家,证券交易营业部达2400多个。1998年12月29日人大审议通过并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证券发行制度做了重大调整。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

3.2001年到2005年的制度创新阶段

1990年中国股票市场刚刚问世,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以及要保持“公有”的特性,中国政府对股票发行上市采取了“规模控制+实质审批”模式,确保股票上市进程的平稳和有序进而弱化供给冲击。其基本操作模式是:中央政府事先确定一个年度总规模,然后按行政分配原则在不同部门、省市进行分配。2001年4月股票,中国证监会正式取消实行了9年之久的审批制和指标制,代以“核准制+通道制”的发行模式,为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将近15年的探索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资本市场论文 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

(三)从2005年5月以后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

针对股权分置下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我国从2005年4月29日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对这一存在缺陷的制度设计进行了革新。这次变革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顽症。2005年5月以后,中国资本市场解决了制约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的制度平台,进而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打下了基础。【2】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理顺,投资者预期发生了重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际化趋势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更优的金融环境。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之后迎来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期——短短2年时间,股票市值从2005的3万亿元增长到当前的30余万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内地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年,新入市资金逐月走高,中国石油、神华股份、中铁等公司的发行冻结资金量均在2万亿元~3万亿元,这标志着目前的内地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需求。

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二是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股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3】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家股、法人股等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非流通陆续解禁后也有限售期);③流通股过于分散股票,机构投资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这样,上市虽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到资金从而缓解经营困难,但长期来看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未必理想。同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例如,沪深两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股票,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竞争性领域企业数量超过85%。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1)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在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同样存在法人股、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以及A股和B股的合并问题。

(2)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衍生工具是企业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国建立了期货市场,但交易品种局限于绿豆、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至今尚未推出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来规避金融风险。【4】由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

(3)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股票,各国金融业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的自动取款系统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业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首先,资本一级市场受到行政垄断,影响了市场融资体系的社会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很少考虑其成长性。所以股票,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包装上市”上,而不是放在生产经营和结构调整上。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前并没有实质性改制,主要目的是“圈钱”,但没能有效地利用圈来的钱。此外,发行市盈率也受到限制。券商不能发挥职责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级市场“包赚不包赔”式的运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2、机制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机制。(2)约束机制弱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存在着“转轨”不转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翻牌”。将未根本改制的原名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圈钱”。在上市中按溢价募集资金,力保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上市公司中股票,国有股处于控制地位,处于“产权虚置”状态,上市公司原主管部门以国有股代表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干预,又不对后果负责;而且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大股东和企业内部,很难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3)激励机制不健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实行即时薪金与长期薪酬相结合的收入形式,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只有即时薪金的激励办法,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决策经营无利益关系。因此,导致了经营者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结构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股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不断完善投资主体结构,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边小东: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回顾与思考.《会计之友》2009年1期下.

[2]吴晓求: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

[3]应展宇:中国资本市场证券供给政策的回顾与战略前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3008年3期.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篇二

《资本市场盈余预测实证会计研究述评》

[摘要]资本市场中公司盈余预测对利益相关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盈余预测动机四个方面的分析,总结了上市公司盈余预测时间序列存在年度盈余随机游走、年度盈余均值反转、季度盈余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等特征,回顾了管理层和分析师预测有关文献,提出要通过优化条件横截面预测,合理设计代理变量,关注盈余预测计量模型达到完善盈余预测实证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盈余预测;实证会计;资本市场;横截面数据

一、资本市场盈余预测实证会计概述

从财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其中可以将20世纪60年代看作是规范会计与实证会计的分界点,在此之前会计学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被认为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会计研究大都探求最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有关,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应该是什么样的,其使用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演绎主义。然而随着阿罗可能性定理的提出,会计界认为现实世界中最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不可能存在。在此情况下,决策有用观使得会计研究从对“真实收益”的探求转向了会计政策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检验上来,从而促进了会计的经验研究,逐渐形成了“实证会计”。

资本市场盈余预测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aIl和Brown(1968)对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开创性研究。资本市场中的实证会计涵盖了许多主题,诸如盈余反应系数、分析师预测的性质、基本面分析和估值、市场有效性检验等。会计盈余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契约签订、执行与监督,以及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从“信息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传递“经济收益”的信号,从而改变利益相关者的“信念”;从“计价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准确地计量企业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并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或有助于对资产(股价)定价;而从“契约观”视角看,会计盈余为企业这一契约结合体的各种契约的签订与执行提供基础性数据,并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降低契约成本。

二、盈余预测实证研究动机

实证会计关注盈余预测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第一,几乎所有的估值模型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盈余预测。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经常使用调整的盈余预测来代替未来现金流。分析方法类似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对扣除“正常的”盈余的预测盈余进行折现(Ohlson,1997)。第二,将财务报表信息和证券收益联系起来的资本市场研究经常使用一个期望盈利模型来分析预期收益中的未预期盈余因素。在有效市场中,预期盈余和盈余宣告期间或研究期间的未来回报无关。任何减小对未预期盈余代理变量估计的预期盈余都作为噪音或者计量误差,并且减弱估计的回报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回报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所使用的非预期盈余代理变量的准确性,进而产生了对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分析师预测的需求(Watts,1986)。第三,有效市场假说在实证和理论上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基于实证会计的资本市场研究产生了与资本市场有效性明显不一致的证据。这类研究的一个普遍特性是证明股票回报率是可以预测的。并且其可预测性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者分析师预测特征有关,从而产生了对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分析师预测的需求。第四。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假设有效的或者机会性的盈余管理试图解释管理者的会计程序选择。这类研究经常需要使用盈余的时间序列模型来计算“正常的”盈余。例如,检验盈余平滑假设需要检验平滑前和平滑后的盈余时间序列特征。此外,一般也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分析师的预测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信息来源,盈利预测信息会影响信息环境,并且会作用于股票价格均衡和波动性。

三、盈利预测的时间序列特征

(一)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

很多证据表明。随机游走或带漂移的随机游走是年度盈余特征的合理描述。BalIandWatts(1972)第一次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年度盈余随机游走的时间序列特征是成立的。接下来的研究通过检验随机游走模型相对于Box-Jenkins模型的预测能力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结论(Albrecht,1977)。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特征让人疑惑。与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特征是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预测不同的是,经济理论并不能预测盈余的随机游走特征。会计盈余并不像股票价格那样是期望现金流的资本化。因此假设年度盈余服从随机游走是没有经济理论基础的(Watts,1986)。

(二)年度盈余的均值反转

从Brooks(1976)开始,一些研究为年度盈余的均值反转提供了证据。但是将样本内估计的时间序列参数作为均值反转证据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有均值反转的证据,但其预测能力并不一定比参照样本估计的随机游走模型好很多(Fama,1972)。预期盈余的均值反转有几个经济和统计上的原因。第一,产品市场的竞争性意味着超过正常水平的盈利不能持续很久(Fama,2000)。第二,会计稳健性和诉讼风险促使管理层更容易确认坏消息。因此,上市公司经常确认预计亏损。对亏损的确认使得亏损持续性比盈利更差,从而在盈余中引入了负的一阶自相关(Basu,1997)。第三,如果预期不能恢复盈利,那么发生亏损的公司有选择清算的权利(Collins,1999)。这意味着生存下来的公司差的绩效预期会反转。因此,清算权利和生存偏差都意味着盈余的时间序列会出现反转。最后,暂时性特殊项目和亏损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盈余变化是可以预测的。暂时性项目的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规定对某些资产和负债以市值计价。

(三)季度盈余的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

对季度盈余的时间序列日益重视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很多行业的季度盈余具有季节性,因为上市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具有季节性特征。第二,季度盈余在时间上更加及时,所以用季度盈余预测作为市场的期望比陈旧的年度盈余预测似乎更加准确。第三,季度盈余的观测数是年度盈余观测数的四倍。从集合过程中信息损失的角度来看,季度盈余时间序列有可能产生比基于年度盈余预测更精确的年度盈余预测(Hopwood,1982)。也就是说,为达到同等程度精确的预测,对季度盈余数据可得性的要求比年度盈余数据低。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减少生存误差,使用更大的样本公司。对季度盈余具有很好描述性的Box-Jenkins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BrownandRozeff(1979)模型至少在进行短期预测时优于其他模型。目前,对季度盈余时间序列模型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盈余宣告后漂移的市场有效性上。

四、管理层与分析师预测

实证会计中,管理层预测有很多形式,包括盈利预警、业绩预报以及管理层盈利预测。盈利预警和业绩预报在盈余公布之前,主要传达坏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一般紧跟盈余公告,但是并不一定向市场传达坏消息。因为管理层预测是自愿的,所以预测是有经济动机的。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一是诉讼威胁影响管理层自愿性预测和预测坏消息的决定(Kaszink,1995)。二是管理层关注信息披露私有成本的效果。这些私有成本取决于管理层预测的本质(Bamber。1998)。三是管理层预测的时机与公司股票内部交易。早期对管理层预测进行的研究发现管理层预测具有信息含量。具体来说,管理层预测发布与回报变动性增加显著相关(Waymire,1984)。对管理层自愿预测的一个假设是,通过管理层预测,使投资者的期望与管理层拥有的优势信息一致。这个期望调整假设意味着管理层预测优于预测发布时市场对盈余的期望。虽然早期和近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些差异,总体仍然表明管理层预测具有信息含量,并且信息含量与管理层预测质量决定因素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与管理层盈余预测相比,分析师预测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较多。分析师预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检验一致的分析师预测特征。一致的预测指分析师对单个公司预测的平均值或中位数。这类研究中的一个例子是“分析师预测是否过度乐观?”。第二类研究集中于单个分析师预测的横截面或跨时期的特征。进行这类问题研究的文章有“什么是单个分析师预测的决定因素?”和“分析师技巧是否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等。按照Watts(2007)的总结,分析师预测主要涉及到分析师预测与时间序列预测的比较,分析师预测的乐观性,分析师预测的估计误差,分析师预测偏差的相应证据,长窗口预测偏差,预测偏差的经济决定因素,个人分析师预测的特征,不同的预测准确性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师预测的有效性,不同类型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差别等项目。

五、盈利预测主要方法

(一)横截面估计

Fama(2000)在盈余预测中引入横截面估计,以揭示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他们认为时间序列估计没有解释力,因为大部分公司年度盈余的时间序列观测数只有几个。另外,使用长时间序列容易产生生存误差,从而意味着在正的变化后有正的盈余变化的观测比期望的多。这抵销了原本盈余变化负的时间序列相关性。生存误差与低的解释力对时间序列估计的影响支持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结论。在横截面估计中,年度盈余对其上一期的观测值进行回归,对每一年的观测都进行一次估计,再以横截面回归年度参数估计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得出推论。

(二)条件横截面预测

条件预测是使用盈余自相关系数的一个或多个决定因素得到的。例如,Brooks(1976)着重关注盈余变化的极端值,Basu(1997)检验了负的盈余变化,并确认了行业进入壁垒、公司规模、产品类型和公司的资本密集度等经济决定因素。有的学者在价格比过去的盈余时间序列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的假定下。以价格为基础的预测被用来改善时间序列预测(Beaver,1980)。尽管价格反映了比过去盈余的时间序列更丰富的信息,但是研究发现很难使用公司层面的价格信息作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因此这类研究对盈利预测的影响很小。价格在改善盈余预测或市场期望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长周期情况下,这恰恰因为价格可以预测未来几个时期的盈余信息。

六、研究不足与启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盈利预测实证会计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横截面估计的一个缺点是公司特有的时间序列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有的时候可以通过条件估计来减轻,但是由于横截面估计的观测数量非常大,假设系数根据一系列条件变量,如过分依赖过去的红利水平、杠杆率、行业竞争程度值。二是盈余预测时,对盈余组成部分的预测相加可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这里的逻辑类似于综合季度盈余预测可以改善年度盈余预测准确性的逻辑,然而被综合的盈余组成部分是同时期的,而被综合的季度预测是跨时期的,两种情况都假设集合过程中信息会丢失。三是控制持续性、成长性和风险因素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检验估计系数是否与其预测值相等的研究还比较少,对系数预测值大小检验研究的匮乏,部分归因干预测值取决于不可观测的未来所有期间预测盈余增长率和未来期间盈余的折现率。程度回归产生的估计盈余系数更接近于经济合理值,但严重的计量模型缺陷可能会使得该方法的效果大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9161/244339423.html

更多阅读

专题·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陈瑞华:法学研究方法的若...

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法学学术前沿】按:《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一文系由《中外法学》杂志社编辑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

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胡荃君提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力求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整体规划单元

许丽洁讲师简介 许丽洁

资历背景:辅导过的机构:推荐课程:A:国际市场课程:关于展会方向的课程:1. 《高效参展与客户成交》2. 《高效布展的技巧与方法》3. 《展后客户分类与成交》关于国际

中小企业融资实战: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

   企业在走向强大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两大领域,一是高科技,二是在资本市场的运营。谁能在新一轮的资本竞争中抵御风险、获得胜利,谁就将掌握未来的财富,获得巨大的成功。“金融”、“资本”这些词汇可说是当今最受关注的词汇,同时也显示

声明:《资本市场论文 资本市场课程相关论文》为网友莫等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