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故事选集。
民间故事选集1:石爷爷和石奶奶
梁山南麓,秀水青山,松柏掩映处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石人,人们都叫他石爷爷、石奶奶。这石爷爷、石奶奶是谁呢?俺讲完这段故事就知道了。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啦!一次我八路军一个连被几百名鬼子、汉奸团团围困在泰安南山上,一连两天接济不上,眼看就有被困死的危险。
乡亲们急坏了。可是敌人像蚂蚁滚蛋般一层裹一层,干着急没有治。好心的婆婆、奶奶们急得流下泪来,有的点香磕头,祈求老天保佑。
这天傍晚,忽见山间升起一层乳雾,飘飘渺渺,越升越浓。战士们见升起了浓雾,心中也生起了生的希望,个个抖擞起精神,准备借雾突围。云雾中忽听一阵咯吱吱的扁担声,由远而近,向山上走来。战士们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声响的方向。“咯吱吱,咯吱吱!”声音清脆,就像一支乐曲,听起来非常和谐悦耳。只见云雾中走来两个老人,一前一后,飘飘若仙。前面是个老爷爷,肩挑两桶;后面是个老奶奶,腕上挎监。二人爬上山崖,笑容满面,大声喊道:“孩子们,辛苦了,快来喝水吃饭呀!”战士们呼啦啦围上来,手拉二老,感动得热泪盈眶,问二老是怎么上来的?老人摆摆手,只是催促快喝水吃饭。老奶奶撩开篮上的苫布,露出雪白的馒头。战士们实在饿坏了,围上来就要拿着吃。可是仅仅一篮,这么多人,分不过来呀!战士们伸出的手不由得缩了回来。老奶奶看出大伙的意思,就一人一个分送到大伙手里。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吃得那个香甜劲儿,二位老人笑得那样慈祥。战士们吃了一个又一个,几十号人,个个吃饱喝足,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篮里的馒头怎么还是那么多?再看两位老人,正笑眯眯地看着大伙,问吃饱了没有?喝足了没有?和蔼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山里的雾越升越大,越升越浓。敌人怕我军借雾突围,向山头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时间枪声大作,火炮齐鸣。战士们怕伤着老人家,劝他们快去石洞里躲避。老爷爷哈哈大笑,哪里肯去?扁担一竖,镇定自若。说也奇怪,那枪弹竟不知打到哪里了。
老爷爷站在一块大石上,让战士们向山下打枪,向左右扔手榴弹。轰隆隆,轰隆隆,敌人一下子乱了套,以为我军突了围,啪啪地瞎打一气。由于雾气太大,他们东打西,西打东,自己打起自己来。老爷爷手捋银须,开怀大笑。战士们也忍不住叫起好来。山下枪声越打越密,老爷爷挥挥手说:“都跟我来,我路熟!”说着,挑起担儿,头前带路,左拐右转,右转左拐,竟轻巧地把战士们带出了南山重围。
绝路逢生,战士们感激万分。问老人家姓氏名谁,家住哪里。老人满面含笑,摆手不说。战士们哪里依?老人被缠得没办法,手捋长须,说了一首诗:
村居岭南燕儿家,镇山开店好生涯。
只因除狼驱虎豹,离瑶重返蓼儿洼。
说完挑起担儿,高唱山歌,颤悠悠向南飘然而去。
战士们去岭南打听,根本没有个“燕儿家”,更没有老爷爷,老奶奶那样的人。当时由于战斗不断,以后就把这事忘下了。直到全国解放后,一些当年参加过泰安南山战斗的同志回乡探亲,聚在一起,不由得又回忆起了当年。大家无比感慨,凑在一起才解破那四句寺。原来老爷爷、老奶奶是梁山孙新和顾大嫂显灵。“村居岭南燕儿家”一句,是个“梁”字。因为燕子的家在梁上。梁,梁山;岭南,即山南。当年梁山泊聚义,孙新和顾大嫂曾镇守南山,为山寨开酒店以作耳目。为了纪念孙、顾夫妻救护子弟兵的功德,大家集资在当年孙、顾把守的南山城上,刻了这两座石人像。
民间故事选集2:张清选副将
“没羽箭”张清,凭借超凡的武功当上东昌府兵马都监后,一心想选一个武艺超群、马上功夫好,且又善飞物击人的副将。然而应选者倒是不少,张清挑剔严格,一个也没选中。
东昌知府新近得了匹口外乌雅宝马,无人能驯,知府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这匹乌雅宝马送给了张清。
张清十分爱惜这匹宝马,觉得良将配好马,正好疆场显神威。只是这匹马生性暴烈,不让生人近前,张清几次想驯服它,都被烈马咬伤。无奈何,只好将马养在厩中。
一天,一位朋友向他举荐了“花项虎”龚旺,说龚旺如何武艺高强,特别是一手驯马绝技,多么暴烈的生马到他手里,都能被他降服。
张清闻听东昌府有这等能人,忙吩咐有请龚旺。
龚旺是一名马贩子,因家境贫寒,常与人去口外贩马。不知是何原因,对老虎独有情钟,身上刺有虎斑,项上刺着虎头,故此才有了“花项虎”的绰号。
很快,龚旺被请到了兵马都监府。张清仔细打量这位“花项虎”,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仪表不俗,浑身透着一股英豪之气。张清暗暗称奇,说明相请之意,二人即到马厩看马。
二人刚到厩前,烈马见到生人,立时便乍鬃竖耳,“咴咴”暴叫。龚旺仔细观瞧这匹烈马,身长丈二,浑身油光闪闪。蜂腰、圆臀,蹄似碗,脖如弓,鬃若钢针,二目闪闪,睛亮如星,耳朵乍,响鼻喷,透着万分机警。更令人称奇的是,此马神韵不凡,每个蹄腕上都有一圈白毛,更显得迅捷善奔。
龚旺贩马多年,见过无数名马,如此宝马良驹还是第一次见到。龚旺暗暗喝彩,拱手施礼道:“将军洪福,果是一匹千里追风乌雅马,龚某愿为将军驯服它!”
言罢,闪掉衣服,就要进厩驯马,没走两步,停住了,面露羞色,对张清道:“将军休要见笑,龚某有个怪癖,驯马之前,要吃些酒肉……”
张清见说,爽快答应:“好说!要多少酒肉?”
“不多,十斤牛肉,五斤酒足矣!”
很快,仆卒从酒店提来了牛肉和酒。龚旺也不客气,一阵风卷残云。十斤牛肉和五斤酒都进到了肚子里。
龚旺精神大振,喝声“闪开了”!声若炸雷,飞身跳进了马厩里。惊是怒,立时扬鬃乍耳“咴咴”暴叫,这声长嘶,震得人心惊肉跳,耳根子发麻。没等龚旺近前,这匹马已前蹄腾空,高高地朝龚旺扑来,它要咬死或踏死这个敢近它厩的壮汉。
围观的人见此,都为龚旺捏了把汗。张清已领都过此马的厉害,喊声“当心”!就要跳进去相帮。
说时迟,那是快,就在烈马将要咬上龚旺的瞬间,龚旺闪身打出一掌。只听“啪”的一声,烈马登时一个趔趄,晃了两晃,没有倒下。
龚旺叹口气,跳出马厩,对张清道:“将军,此酒不纯,掺水足有二斤!不然,凭我的掌力,那马早已趴下!再打五斤酒来!”
张清见说,吩咐仆卒速去打酒,要坛封陈酿。
工夫不在,仆卒搬来了一坛上等佳酿。龚旺搬起坛子,咕咚咚一气喝了个底朝天,连连大叫“好酒”。
龚旺扔掉坛子,再次跳进厩里。有刚才那一掌,烈马已知这个壮汉的厉害,这次它已不再扑咬了,而是掉转屁股,想用蹶子踢死这个花斑虎!
好个龚旺,酒壮英雄胆,见烈马掉转屁股,想尥蹶子踢他,来了个“穿花绕树”,急步绕到马的一侧,飞起一掌,打中腰部。烈马暴叫一声,倒在了地上。龚旺趁势上前,紧按马头,麻利熟练地给它套上了笼头。然后牵出厩栅,飞身跃到马上,猛抽一鞭,烈马飞一般窜出都监府……
半个时辰后,龚旺驭马返回,再看此马,通身大汗,不住地喷着响鼻,再也没了刚才的野性。
张清接了,又惊又喜。龚旺道:“将军,此马还要再遛它三天三夜,不能停歇,方可完全驯服,能日行一千,夜跑八百。”
张清大喜过望,吩咐摆宴相待,留龚旺在府中遛马。
宝马驯服后,张清很是感激。又见龚旺马上武功也很好,善使飞枪取人,正合自己的选将标准,禀过知府大人,就将龚旺留在身边,当了副将。
民间故事选集3:邹渊邹渊亮艺登云山
“出林龙”邹渊和“独角龙”邹渊是叔侄俩,家住莱州。邹润从小父母双亡,由叔叔邹渊抚养长大。
邹渊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武艺,为了让侄儿将来有个出息,从小便悉心传授他武艺。怎奈邹润生得愚笨,拳脚棍棒学起来很难。邹渊困人施教,就让他习练笨功——金钟罩。
金钟罩,有的叫“铁布衫”,是一项非常难练的硬功夫。学得人不少,学成的却不多。因为演练中实在太苦了,不咬下几颗后槽牙是练不成的。开始演练时,用头顶撞装有麦子的口袋,再用装有麦子的小布袋抽打全身,练到一定程度后,麦子换成小米,小米换成玉米,玉米换成石砂,石砂换成铁块……
邹润凭着惊人的毅力苦练了十年,功夫终于学成。村睥都亲眼见过邹润练功的情景,那真叫吓人啊!村西有座关帝庙,这里就是邹润练功的场子。庙梁上悬着一个头号碌碡,邹润后退几步,就像公牛顶架一样,飞步照着碌碡撞击,只听“砰”的一声,碌碡悠上庙顶,比砸砧还响。所以《水浒传》第四十九回介绍他时说:“身材长大,天生一副异相,脑后一个肉瘤,往常但和争斗,性起来,一头撞折涧边一株松树,看得人都惊呆了,因此都唤他作‘独角龙’……”
且说离村十余里,有座登山,“锦豹子”杨林,聚了一百八十人在这里占山为王。
忽一日,本村买卖人邹青贩货回来,一应车马货物被劫上山去。邹青逃得性命回来,哭求堂弟邹渊给他想办法救人讨货。
邹渊本来就是个热心肠,再加上同宗同族,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个忙他自然要帮。可是,怎么个帮法呢?找杨林说情去?自己与他不认识,素无交情,人家岂肯给这个面子!聚人刀兵相见!更是枉然。这几年官兵断不了来剿山,然而几战几败,我等能怎样?话再说回来,山上还有几个伙计被押着,一但刀兵相见,这几人将性命难保,此法万万不可!
这可怎么办呢?邹渊脑门拍得“啪啪”响,一时无计可施。
邹润练功回来。一见侄儿,邹渊顿时眼睛一亮,脑子里跳出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来:对,就叫邹润来唱这台戏!
当即唤过邹润,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邹润觉得此计可行,大嘴一咧:“行啊!咱准备准备这就走!”
再说“锦豹子”杨林,劫下了这车货物后,十分高兴,吩咐杀牛宰马摆宴庆贺。刚要开吃,忽听山寨门前吵吵囔囔。杨林不知出了什么事,放下筷子就来观看。
只见寨门前有三个人正撕撕捋捋地闹腾呢。其中一个大汉光着膀子,双手交抱胸前,闷声闷气地嚷道:“师傅啊,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找杨大王讨车!”
说完,地上一蹲,不动了。
被称为师傅的大汉手握一柄十八磅大锤,怒气冲冲地喝道:“你敢不去,我先砸烂你的脑袋!”
这大汉还是蹲着不动地方,又闷声闷气地顶了一句:“你就是砸烂了我的脑袋也不去!”
师傅火了,说声:“我叫你不去!”抡起大锤,照着大汉的脑袋“唔——”,就是一锤。
这一锤力有千斤,随着一声爆响,观看的喽兵们都吓坏了。有的“啊呀”一声,急忙捂上了眼睛,以为脑袋非得开花不可。等他们睁眼一看,只见大汉丝毫无恙!一个个大张着嘴,半天竟然闭不上!
抡锤师傅见一锤没能砸碎徒弟的脑袋,余怒未消,冲着另一个小伙子喝道:“我就不信他铜头铁臂,拿大刀来!今儿个我非毁了他不可!”
小伙子一听,急忙跪在地上,央求道:“师傅息怒,求你看在他八十老娘的份儿上,饶了师兄吧……”
师傅二目一瞪,喝道:“混账!谁让你为这软骨头求情?快去!”
不伙子不敢不听了,起身拿来一把大刀,地上一跪,又为师兄求起情来:
“师傅啊,求你看在师徒的情分上,让师兄穿上件衣裳吧,就是砍成两段,也免得闹个裸尸鬼!”
师傅答应了。小伙子起身脱掉了自己的褂子,流着眼泪给这位大汉披在了身上。这大汉一副不服气的劲头,冲着师傅嚷道:“师傅,你也是个窝囊废!有本事自己找杨大王去,拿我煞什么气!”
师傅一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喝声“放肆!”手挥大刀,照着大汉的后背就是一刀!
“咔!”这一刀就像砍在石头上,师傅手中的刀被震飞,“当啷”掉在地上。
众人大惊失色,惊得眼珠子半天转不动!
这扮“师傅”的人就是邹渊,挨刀砍的,就是邹润。另一个小伙子则是邹渊的徒弟。这“师傅”见一刀没能砍死“徒弟”,冲着寨门里的喽兵说道:“可气死我了,你们谁来替我砍了这个东西?”围观的喽兵见说,这才缓过神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谁都不敢上前。
杨林在人群里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不由得打起小鼓来。心里话:打把式看行头,敲锣鼓听声音。这三人敢来我山寨门前亮艺,决不是一般人!特别是那个挨锤砸刀砍大汉,简直是金头铁臂,更是了得!莫非他就是“独角龙”邹润?邹家叔侄武艺高强,江湖闻名,我正要结交他们呢!想到这里,让喽兵开了寨门,大步走出来,双后抱拳,冲着邹润说道:“师傅息怒,我就杨林,有话好说,里面请!”
原来,这就是邹渊施的“虎门亮艺”之计。他见不能来硬的,这才想出这么个计策。杨林见邹家叔侄武功超群,再加上诚心想结交二位好汉,请入山寨后,以礼相待,奉为上宾。酒足饭饱之后,将所劫车辆人马,尽皆送还,结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