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17世纪前后兴起的一场基督教社会改革运动,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世纪宗教改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Reformation)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从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主要反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的骄奢腐化。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起因
1、经济方面;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 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马丁·路德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 罗马教皇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 ,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 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并且形成一些派别。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 赎罪卷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 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等等。路德的主张得到市民上层和部分德国诸侯的支持。运动从改革教会发展成为政治运动。以 闵采尔为代表的平民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现存 封建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产的千年王国,参加并领导了1524—1525年的 德国农民战争。
1536年 法国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认为人得救与否全凭上帝预定,主张废除 主教制,并且在 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英国王亨利八世因多种原因,于1534年与罗马教廷决裂,在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有权确定教义和任命神职人员,并规定脱离天主教的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北欧各国世俗君主,也相继摆脱教皇控制,置本国教会于自己控制之下。运动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大宗派的基督教 新教,各种民族语言的《圣经》也相继出版。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