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论文 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

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篇一

《浅析变态心理倾向的来源及对策》

摘要:变态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变态心理;对策

当前中学生的心因性疾病日益增多,他们在心理、情绪、精神和行为上都有反常的表现,这些心理障碍严重损害人的各种能力。使其不适应学习和工作,对自己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变态心理倾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精神、情感、认知、意志、态度、人格特征等方面。常见的有精神抑郁、情感失调、交往障碍、人格异常、癔病倾向……从中学生心理异常的情况说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除应提高物质生活的质量外,还应提高精神、心理生活的质量,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节奏。

一、变态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疾病也不例外,它既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生活经历、人格特质、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

带有变态心理倾向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心理素质、心理功能和心理自卫机制较差的学生,有心灵上的创伤。在童年、少年时代受到过较强的心理刺激,长期的不安、抑郁和焦虑而使心理应激适应不良。个人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遇到过较多的挫折,早期不良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造成性格变态导致心理失常;也有的由于一贯生活优裕、娇生惯养而受不了挫折,有人格缺陷偏离,其大脑的边缘系统可能发育不健全或有某种缺陷,从而造成病态心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大进展说明,变态心理和精神疾病是有遗传性的,家庭中病态人格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可见,个人的心理素质差,接受矛盾、冲突的能力低,躯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不良,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内在原因。

从外在环境因素来说,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病态心理的最重要因素。有的家庭,家长无原则地迁就、宠爱、娇惯、颂扬孩子,家庭生活以他为中心;有的家,教育形式恶劣,父母态度专制蛮横,时常毒打、辱骂孩子,使孩子由屈从强力进而信奉强力;有的家庭,使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干涉性、分歧性或独爱性态度的影响,经常处于兴奋冲动的生活方式中而无所适从,缺乏主见;有的家庭,生活方式十分单调,思想闭塞,人际来往很少,使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喜怒忧伤无法发泄;有的家庭,父母生活习惯不良,沉溺于有害的娱乐活动之中,没有一点文化气息,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和教育的不合理,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日益失常,造成不良后果。

学校教育的失误对异常心理的产生也有重大作用。某些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不愉快,学习方法死板,只知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思维上呈单向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生的知识丰富、信息也多、视野也宽,但缺少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对挫折的忍受力,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呈下降趋势,遇挫折时惊慌失措,而对激烈的竞争连尝试的勇气和信念都没有。学校教育的重点不是放在“素质教育”上,而是放在“应试教育”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和其它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制约作用。这种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关系,由于人们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中生活、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形成个人特定的人格、内在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因此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否正常,是与人的社会文化关系息息相关的。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的特殊性,会出现个别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的状况,因此导致心理的异常。造成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生活的大大小小的、急剧或缓慢的变动,即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社会生活事件对于个体的发展或变异具有明显的意义,社会文化环境不仅制约着心理异常表现的内容,而且也影响到心理异常的表现方式。这些因素对处于成长的未成年人的中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说:心理变态倾向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主体的主观内部和客观现实中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状态的相互作用。环境变化的程度、主体对变化的敏感性或适应水平是心理异常产生的内外原因。

二、变态心理倾向的矫治对策

因变态心理倾向的产生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矫治也不是一种方法就能奏效的,但可以提出大致的对策。

首先,防病重于治病。对变态心理应着重预防,以降低发病率,预防的方法主要有:

1、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反应,要理解某些矛盾刺激的不可避免性和合理性,从而勇敢地承受刺激。要教育学生抛弃利己主义的人生观,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总想占别人的便宜。要教育学生胸怀宽广,与人为善,努力学习,精神快乐,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要教育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对人对事要一分为二,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育学生自我排解心理难题。对个人生活中遇到的变故,要有正确的看法,要想得通,不能钻牛角尖。要恬淡一些,对事物反应要适度,在严峻的社会生活竞争面前保持心理平衡,不能自惭、自责、自卑,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性,建立适当的心理防范机制。要知道长久的精神压抑得不到宣泄,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应当向老师或同学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苦衷。

3、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因为做人是成才的基础”。努力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的人,能承受困难与挫折、勇于进取的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的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热爱祖国、有一颗中国心的人,品格高尚、心理素质强的人。

4、教育学生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积极参加各种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活动,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主要内容有:

1、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青年学生的内心生活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之中,要注意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注意心理卫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乐观的技术和稳定的、愉快的心境。

2、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学生应学会谦虚谨慎、沉重稳重、凡是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勇于、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自己;敢于面对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尊重他人的精神,处理好人际关系,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3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性格。培养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了解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暴自弃;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防止情绪过度,学会自我宣泄和代偿迁移;学会用幽默的语言去消除紧张,平息愤怒,使自己和别人都变得轻松起来;学会活泼、开朗、热情的性格,在生活中充满激情和活力,陶冶高尚情操。

再次,对病态心理要早期发现和治疗。方法有:

1、进行心理普查,掌握学生心理情况。人的心理活动是“发之于中而形之于外”的,对此要仔细观察,见微知著,及时掌握不正常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作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及时教育纠正,以免产生连动效应,影响其他学生。

2、关心、体贴和同情病态学生,给他们以温暖。发动同学帮助他消除、化解心理矛盾和精神压力,体现出群体的爱。教师要努力与此类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信赖。对学生要有耐心,既热情又诚恳地同他谈心,注意采用启发和暗示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自觉性。讲究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消除对抗心理,扫除心理障碍。

3、心病还要心药治。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防治疾病以致改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是应用语言的手段进行的。所有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习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培养自己的心理咨询能力,矫正变态心灵的花朵,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

变态心理学论文 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

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篇二

《用变态心理学分析戏剧人物》

摘 要:对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清楚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和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我们在写作、导演、演出剧本时,可以运用这种心理分析来塑造人物。

关键词:心理人物;障碍

编剧在写作时,需要揣摩人物心理,使其刻画生动立体。情节由人来创造,人的行为和心理是改变情节发展方向的因素,而心理主导着行为,顾及情节的跌宕起伏,需要心理的特殊化。而表导演也需要从人物心理出发,体会人物。心理常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与周围人相似,没有特别令其他人难以接受的表现且符合社会规范。心理变态是指一个人的很多心理因素,比如思维、情感等与常人有很大差异,变得极端。定义变态行为或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正常往往取决于这种行为所处的环境。其他用来判断行为正常性的标准包括行为文化标准、行为异常程度、行为是否给行为者造成不适、可识别疾病的存在,以及行为是否干扰个人机能并造成适应不良。

《哈姆雷特》讲述了王子复仇的故事。其中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是具有典型人物特点的,可以结合变态心理学进行分析。

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被哈姆雷特误杀,奥菲利娅受到极大刺激,导致精神失常,出现了种种幻想。这是一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出例如过度警惕、重复经历创伤体验和精神麻木。此类病患必然是经历过极端的负面事件,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其他症状则表现为躯体和精神的麻木状态――感情迟钝和社会退缩。菲丽娅得知父亲死后,直至她被水淹死前一刻也没有意识到死亡来临。患症后她开始演出本真,与之前的菲丽娅判若两人,这也是增加戏剧冲突的方法。本来一个逆来顺受的角色不被人重视,随着剧情发展她的个人特色越来越明显。

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剧本中多次出现哈姆雷特的内心斗争思考并由他本人说出从而引导读者,引出事件。他在准备复仇的过程中过度焦虑担忧,难以控制焦虑情绪,心神不宁,易激动,这些证明他已经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情况在任何环境下都会焦虑不安。哈姆雷特面对弑父的叔叔、不忠的母亲、见风使舵的大臣,加之他已经知道真相并要所有人付出代价之际,作为一个受害者的儿子,他在一次次地忍耐,没有释放冲动的能量。同样,他也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如他得知噩耗,并亲眼目睹了父亲的亡魂,导致了他对周围事物过度警惕,时常以那晚情景的重现来提醒自己,对母亲没了母子间的情感也疏远了他的朋友。这些都是突出的症状表现。

《雷雨》同样是一部多人物的作品,其中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关系复杂,结构精巧,有很强的吸引力。作为心理分析,在这里选择繁漪与周朴园作例。

繁漪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周朴园,存在心理落差,且周朴园看她只是生养的工具。如今在大家眼里她就是一个病人。与她年纪相仿的大少爷周萍的出现,给了她生活的希望。直到鲁四凤出现,她唯一的生活乐趣没有了。她和周萍以母子相称,使她苦闷积在心中。丈夫不体恤,下人把她当病人看,所以,她成了一座孤岛,内心早已经波涛汹涌,情绪非常不稳定,这是抑郁症中的单项抑郁。单项抑郁患者感觉悲伤,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睡眠及活动水平改变,产生自己没有价值及绝望和自杀的想法。最常见的抑郁情绪是悲伤。发作时就会有食欲睡眠的变化,没有胃口,失眠,行动迟缓。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抑郁症。在那个年代,这尤其显得格外不正常,也难怪周朴园称她生病了。

周朴园是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他对人总是扮演支配的角色。这是戏剧化情绪人格障碍。患者在处理社会交往中喜欢支配别人,性情暴躁,对人漠不关心,倾向于表现出冲动,而几乎不考虑自身安全或其他人的安全和需要。他还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趋向,对其他人有持续、普遍、无根据和适应不良的不信任和怀疑。这类患者认为别人会欺骗自己,于是过于关注别人的忠诚与信赖度,对证实了怀疑的事情提高了警惕,并能继续深挖,而且患者不会错过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

在角色创造时,可以运用变态心理学来塑造人物,可以呈现一个朴实立体并且有特点的人物。作者可以宣泄内心的变态心理,不加掩饰,淋漓尽致地创造人物。同样,观众也可以通过剧目进行自我治疗与反思。作品里的角色行为可以与变态心理学结合,这个方面的心理学并不是大家印象里的怪诞与恐怖,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希望大家可以破除对它的误解。

参考文献:

[1][美]苏珊诺伦霍克西玛著.刘川,周冠英,王学成译.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2][苏]阿尼克斯特著.李衍柱等译.莎士比亚的创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7061/133272186.html

更多阅读

有关冰心的资料 关于冰心资料简介

有关冰心的资料冰心 从中剪子巷出发《小桔灯》是我在初中语文课上学过的一篇文章,因为对文中如何制作小桔灯很感兴趣,放学回家我便迫不及待的对照文中描述的流程,顺利地制作出一个漂亮的小桔灯,当我拿着小桔灯向其他小伙伴炫耀时,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09级国贸二班曹烨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

关于冰心的手抄报 有关冰心的手抄报

 有关冰心的手抄报:  荷叶母亲好词好句:  好词:  繁杂 荫蔽 烦闷 欹斜 慈怜  好句: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篇一《梦的浅析》摘要:每个人都会做梦,不同的梦,千奇百怪

声明:《变态心理学论文 有关变态心理的论文》为网友无畏向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