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黑板报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黑板报图片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小编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个传统文化黑板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黑板报内容: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满族的传统民歌

满族民间音乐的形成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萨满祭祀活动,如神调、背灯祭、腰铃歌、敬山神、家祭等;一是来自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如开山调,山歌曲,赛威呼(船),摇车曲,送郎歌,哭丧曲等。还有一部分来自战争和节庆仪式,如战后、出征、登基曲、颁金扎兰等。从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到清朝的满族,其音乐传统一脉相承,这就决定了满族民间音乐具有萨满教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特点和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其中很多音乐元素体现了北方古老民族原生态的音乐内容,成为“二人转”、“大秧歌”、“龙江戏”等的直接源头。

中华传统文化黑板报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黑板报图片

满族历史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宁夏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散居满族人。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也是满族人的故乡,故称“白山黑水”。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现在的满族人口中,历史上由女真、汉、野人女真(前金遗民部落)、蒙古、等诸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现在满族基本已被汉化,但不少地方仍然具有满族特色,满汉联姻已经很普遍了。

关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图片

民歌内容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唱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自降生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其音乐风格多彩多姿,但基调豪放,朗爽,即使表现哀婉情绪的音乐,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内质。

关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图片

民歌形式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拉锯”、“抬扛”。歌词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奏自由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艺广泛吸收。 民歌特色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满族民间音乐的形成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萨满祭祀活动,如神调、背灯祭、腰铃歌、敬山神、家祭等;一是来自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如开山调,山歌曲,赛威呼(船),摇车曲,送郎歌,哭丧曲等。还有一部分来自战争和节庆仪式,如战后、出征、登基曲、颁金扎兰等。从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到清朝的满族,其音乐传统一脉相承,这就决定了满族民间音乐具有萨满教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特点和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其中很多音乐元素体现了北方古老民族原生态的音乐内容,成为“二人转”、“大秧歌”、“龙江戏”等的直接源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6561/5250969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到底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到底是什么?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 北京传统文化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是由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大惠发起的,从2008年创办到今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已达30多场。陈大惠团队所到之处全部是公益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团队所有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忏悔自己的过错,以独特的形式弘

四川宜宾市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报名通知 四川宜宾市

宜宾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即将隆重举行------期待您的参与宜宾酒都剧场您的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会产生不和谐吗?或者已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您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吗?已经和他们无法用语言勾通吗?您经常被学校请家长吗?您是否也感

声明:《中华传统文化黑板报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黑板报图片》为网友芳华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