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更多的事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会考历史《割据与分立》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割据与分立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1)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豪强凭借私人武装形成各霸一方、武装割据的必然结果;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3)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曹操,迫使曹操北还;
4)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5)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6)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
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认识:三分天下是各方实力趋于均衡的结果,在一段时间中形成了比较稳定而有序的状态。与先前的八方割据、连年混战相较,鼎峙的局面毕竟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人民的安居乐业更有利一些。
北方人口的南移:从夏商周至秦汉,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地区。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使南方地旷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下令在辖区内广泛推行屯田,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有不小的作用。
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1)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2)推动煮盐、织棉等手工业发展;3)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4)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孙吴占据的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等有明显发展,造船技术日益进步。孙吴政权又迫使“山越”(古越人后裔)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五胡十六国”:三国之后,西晋曾实现短暂统一,随即又陷于分裂。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纷纷建立政权,其中重要的有16国。
南北朝的政权更替:1)北朝:439年,北魏(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百年后,分裂成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历史上将北魏与其后继政权合称“北朝”;2)南朝:东晋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 最终由北方政权统一了全国
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1)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2)广泛兴修水利,推广改进犁耕,引入北方作物,表明农业技术进步;3)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业都比较发达;
4)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活动于南方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
孝文帝改革内容
1)冯太后时期: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孝文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被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推行汉化;迁都洛阳;通用汉语、汉服;仿效汉族体制改定管制和律令;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影响:加快民族融合,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民族融合的影响: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床,胡食,胡乐,胡舞等。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隋唐政治新格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589年,隋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唐朝的建立:618年,隋灭,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建都长安。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中央设中书(草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唐朝科举考试(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
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
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1)秦汉:推举;2)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凭借显赫的声望把持选举大全;3)隋唐: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利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到有效限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唐太宗李世民借鉴隋亡的教训,实行疏缓刑法、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广招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勇于改过,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
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唐玄宗李隆基继承唐太宗的基本国策,锐意革新,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1)政治上,精简机构,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2)经济上,重视生产,减免徭役。
表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
唐与新罗(朝鲜)的外交:互遣使节,新罗派遣留学生,唐朝文化的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
唐与日本的外交: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东亚文化圈: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