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300个字 论语心得2500字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心得2500字,欢迎阅读!!!!!

论语心得2500字篇一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

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令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理解万岁”?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论语心得2500字篇二

《论语》?论?理论,理论人生,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人生沧桑百态。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

《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师范的课本里读过,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我也自认为对有关《论语》的内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翻译《论语》,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够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灵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阐明去领会《论语》,《论语》不再高深莫测,不再那么令人难以领会。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国有着接近“神”的地位。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征曾直言不讳地赞颂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

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坚持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都体现了其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

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掩卷长思时,才意识到《论语》里满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乐哀愁,被历史神话的“圣人”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追寻。

不得不说《论语》是本韵味无穷、值得用一生细细咀嚼的语录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复制的榜样。咿呀学语时,半懂不懂地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乐无穷;青葱年少时,装腔作势地笑谈“唯小人与女子难为养也”,乐在其中;风华正茂时,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掷地有声;如今,在网络文化“神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调侃的语气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变成了口头禅。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对着苍茫河水轻声感慨“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理解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我们也会侃侃而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我们也能体味为什么北宋名臣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其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人。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这就是孔子!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心得2500字篇三

读《论语通译》之学而篇有感

最近,当我捧读手中的这本著作《论语通译》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不禁感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悠久文化历史,我不禁感慨其所具有的博大智慧,我不禁感慨其所具有的神奇魅力。下面,我就这本著作之“学而篇”谈一谈我读后的收获,我读后的感想。

本篇主要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首先,在为学方面。孔老夫子说到,我们要“学而时习之”。多么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却是那么的意味深长,那么的值得我们去深思。回想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当我们读到孔老夫子的这句“学而时习之”时,我们是否都能理直气壮的对我们自己说:我们做到了呢?我们是否都能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呢?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也许,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会听妈妈或老师的话,在学校上完课回到家后,时常温习功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随着我们慢慢地长大,“时习之”似乎逐渐的与我们淡去,离我们远去了。这时候的我们好像变得更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再像儿时那样听妈妈和老师的话了。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想,既然我们还是一名学子,我们就得应该做到“学而时习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充满希望。有人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样;有人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有人说: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上还担有一份十分重大的责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远大的理想啊,可是他也从未忘记过孔老夫子的教导,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同时,孔老夫子还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如果引申到我们现实社会当中,则告诉我们应该以恭敬的态度对待比自己有能力的人;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对待工作必须尽忠职守;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诚实信用。短短几句话,却充分解释了人际关系的道德化。这可以说是为学的最高目标了。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我们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却为了争取到一些看似华丽的东西,而忽略了学习和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到悲哀吗?

其次,在为人方面。孔老夫子告诉了我们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会被此深深地震撼。是啊,我们的确应该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自古以来讲忠信,否则会寸步难行,两千年前老夫子就在告诫了世人。在此道德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再谈学习、为人,人不学习同样也不能立世!一日不讲诚信,一日停止学习,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利的。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回想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问问我们自己:这些我们是否都做到了呢?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朋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朋友很多,而有的人,朋友却是寥寥无几呢?这其中的原由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些朋友多的人他们常思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他们知道对待朋友,就必须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一定要真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以同样的真诚来给予你回报。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发生的事可以说实在太多太多,我们在匆忙的脚步中有时候更应该停下来,认真的思考思考这一天中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许在这个过程,你会有着更多的感受,也会有着更多的收获。它也许会让你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的很多不足,也也许会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所在。

总的来说,为人的要求无外乎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孔子提的更多的是孝弟、信、忠;外在为温、良、恭、俭、让五种表现。老夫子曾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也;其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可见,“孝弟”是多么重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同时也是君子的根本。而且,孔老夫子还告诉我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主忠信”,不与小人交往。当然,君子也会犯错,但我们只要做到“过则无惮改”,我们就是好的。孔老夫子也曾坦言自己在这些方面还不如自己的弟子;但是,当他言行不当的时候,只要一经别人提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曾这样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可见,我们谁不会犯错误,但只要我们敢于承认,并及时改正,我们就是好的。以上所有的这些,在为人方面,孔老夫子都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教育,让我们一代代的后人受益匪浅,也使我深受启发。

至于在为事方面,作为管理者,孔老夫子提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无为的思想有一定得以体现。其实,不光只是作为管理者应该这样,对于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我们做事都应该严肃谨慎、专心认真,我们都应该严守信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孔老夫子还提出了,我们要能够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更是至理名言。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踏入社会的人而言,更是意幽而旨远!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当中,许多人做事却是拖拖拉拉,说话也无所顾忌。这实在值得我们去深思,更重要是我们应该及时的去改正。我们应争取在改正中不断地进步,在进步中逐渐地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

最后,我还想说,虽然我只读了《论语通译》的学而篇,它也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为学、为人还是为事方面,它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也指导着我们不断地前进。同时,我也悟出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

但是,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还更应该去珍视《论语》这一本著作,我们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的去审视它,自觉地去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我们应该知道:“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就好比是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与伟大的民族心灵实现最真切的交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智慧,就好似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胸襟和眼界,修炼了意志和品格。

论语心得体会300个字 论语心得2500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6261/321106679.html

更多阅读

读论语心得体会3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500字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600字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的读论语心得体会600个字的文章,欢迎阅读!!!读论语心得体会600字《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的读论语心得体会600字作文,欢迎阅读!!!读论语心得体会600字作文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

读论语心得体会3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读论语心得体

读论语心得体会4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3篇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3篇,欢迎阅读!!!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学过《论语》十则。虽然叫十则,但是《论语》可不光十则。

声明:《论语心得体会300个字 论语心得2500字》为网友我歌月徘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