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议论文呢?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要写好议论文,一要有感动人的材料,二要有效利用这些材料。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写议论文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写议论文
一、—材料,多角度
最近几年作文范围越来越广,材料越来越新鲜,话题也更加的宽泛。在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题干的理解要精准,对作文材料要贴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解读材料呢?这就是我所要讲解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大都涉及到“不同角色,不同情节,不同评价”,只要大家能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材料的内在观点。
不同角色:所谓的“不同角色”是指找出材料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应该注意的是要分清“主要角色”“次要角色”“群众演员”)。因为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评价也会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
同一角色,不同角度看待:有的材料中只有一个对象,此时就需要根据实际从这个对象出发,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以不同的眼光分析它。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老鹰与乌鸦》这则材料,实际上就存在对于同一角色——乌鸦,的不同评价。我们据此就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
评价:(1)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2)它也很可爱啊!
在分析材料时可以遵循如下步骤:
(1)找出事件中所有角色,并分清主角、配角和“群众演员”;
(2)找出所有角色的所有情节;
(3)从同一角色不同情节、同一角色的相同情节的不同角度分析。(肯定或否定)
一则材料一般都有指向性,尽管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我们应尽可能的从材料整体考虑,考虑材料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不要为了求新就忽略了出题人的原意。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是偏离了主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如何使议论文有说服力
要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使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就算观点很鲜明、很新颖,议论十分出色,也不能让读者信服。而许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在文章当中虽然列举出许多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可是文章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材料作论据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是中心集中性原则。
我们在选择材料作议论文的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一句话,就是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包含有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内容。
(二)是典型性原则。
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论据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其它普通的论据尽可能的少用。这个典型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它就没有那个“典型性”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尽可能避免“撞车”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生僻的论据。
(三)是充分性原则。
一篇议论文,要有足够的说明力,没有足够的论据是不行的。有些同学文章里只举了一个论据,而且在叙述论据时叙的又太多了,分析议论的就几句而已,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而有些同学,虽然有了许多论据,但只是“堆放”而已,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议论,这样的论据也不能算是充足。
(四)是条理性原则。
论据的“摆放”是有条理,有原则的,并不是先想到哪个就先用哪个。论据的“摆放”就比如搞建筑修房子,是要讲究一定的条理与方法的,随便的“摆放”只能降低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或使得文章结构混乱,因此,论据的“摆放”要遵循一些原则的。
(五)是时代性原则。
所谓的时代性,就是要求在议论文当中,要有一些新鲜的、具有时代色彩的、是新近发生的例子作论据,这样的论据更有说服力,它不但使文章具有新鲜感,还能体现出一种创新的、个性的色彩,这是考场作文出彩的一个重要方法。
喜欢的请订阅一下,你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记忆力差,是因为没有掌握对学习方法。我在朋友圈每天会分享一些关于教育、学习方法、记忆训练的文章,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欢迎向我咨询。
议论文范文篇1: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因为它的意义,少有人知晓。
古今中外,有许多大诗人,他的幸福也许是与家人团聚:李白在窗前高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在月下赞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许只是盼望国家能强盛:陆放翁在屋中高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或许是被人理解——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
对于求学在外的海外华侨,幸福就是能早日回家、看到父母健康的身影、看见儿时朋友的微笑……
当今的“40”、“50”后的老年人,幸福只是看到儿女回家的身影;或许是在家中颐养晚年;或许是在地球村中飞来飞去……
而对于现在的“00”后,缺少的不正是当年的苦难,而是童年时的幸福。因此,我们的幸福是少作业、多假期。就说临近期末的“悲剧”吧,个别老师会进行“期末特训”计划:一个劲的往下发作业,不仅如此,那严格的质量要求令我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些差生连课间都在品味“试卷香”。有时,数学老师上来就笑,然后拿出了一沓白白的试卷;英语老师对我们笑,然后缓缓报出“听写”两字。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老师在施加“鸭梨”,我们将“鸭梨”转为“冻梨”,但一切都被课代表搞浑了。不仅狐假虎威,压迫我们这些平民,还处处布置“党羽”,看到有“平民”去打小报告,等到那人回来,就会“痛不欲生”。因而,我们要求撤换那些“不合格班干部产品”,还强烈要求减压!
每天都要很早起床的我们都叫苦不堪:早上匆匆起来,发现快要迟到了,就赶忙奔向学校,早饭就自然成了“浮云”,加之早上课程的体力消耗很大,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唱起了“空城计”。为了忍耐饥饿,我们就学北极熊“冬眠”,可是老师是不允许冬眠的。我们就只有“忍饥挨饿’。等到午餐时间就暴饮暴食,因而有同学换上了“早餐综合症”。为了调节肚子的适应能力,通校生回家就会“休养生息”——吃零食。所谓“零食”,指巧克力啊、甜味饼干啊、碳酸饮料……甚至有躺在床上在嗑瓜子的……
议论文范文篇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议论文范文篇3: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早在许久以前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真理”,许多成功人士以这句话为题论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似乎“兴趣”就是他们成功之路的起点,就是他们成功最好的老师,这好像很正确;但也有人不这样认为,那兴趣究竟是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有两个论点,一是“是否”,二是“最好的”。大概你们第一想到的是“是否”,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说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未免极端了:亿万个人,亿万条成功之路,实在是松龄鹤寿——各有千秋,又怎么能保证在每条成功之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各自的兴趣呢?
而在这里,我们就讨论“是否”二字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也有人曾对此提出过质疑。如潘小娴就写过以“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为题的论文。据文中所述,潘小娴在大学初期兴趣广泛,每天都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她也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此以往,她渐渐发现,虽然自己会的东西很多,但却没有一技之长,直到她们中文系的新任副主任让她们每人背诵一百首古代文学作品,当她努力完成了任务时,她明白了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并为此坚持不懈,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限于启蒙阶段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罢了。
她说的也有道理,但只说明了问题的一部分。为什么呢?我认为,对于一些兴趣广泛的人来说,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过多,还想要鱼和熊掌兼得,这便要出问题了,单纯依赖自己的兴趣任意而为,只能带来浮光掠影的收获。一个人的事业不能像穿的衣服一样各式各样,要想成功就必定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奋斗,不能什么工作都想尝试一番,如果三心二意、任意妄为,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然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有些人就是因为发展自己的一种兴趣而取得成功的。比如说牛顿,牛顿在一棵苹果树底下乘凉时,突然被一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他便产生疑惑:“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机牛顿本身对此的兴趣使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万有引力。再比如说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从小就对夜空中的星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着这个兴趣及他的不断努力使他画出了我国第一张星空图,首创天文仪器“浑天仪”,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合上述,“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问题应该有了答案: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又可以不是最好的老师。我的意见是更倾向于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这要结合自身情况判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孩子们启蒙阶段应该知道的,这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学习,但不能硬加,兴趣过于广泛未必是好事,过犹不及!既然因兴趣广泛而应接不暇,不如通过改变兴趣来使“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变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专一的兴趣真正地成为你成功之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