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更好的巩固好初二语文诗词曲五首的知识点,同学们需要练习哪些练习题接呢?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语文诗词曲五首练习题:
一、注音或写字
畔 绮 闻笛fǜ 折jí 干gē 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è qióng楼 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表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作者
朝代
体裁
名句
![初二语文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http://img.aihuau.com/images/d/56543/501105121150191881353.jpg)
押韵
韵脚
修辞
表达的感情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
四、按原文填空:
A、 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 。 , 。
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 。
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 。
E、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 。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初二语文诗词曲五首练习题答案:
一、略
二、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喻[第一句]
表达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三、四见课文
五、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6、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
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