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构视角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论文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全文如下:一、前言

当前,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与所学英语知识的完美结合,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面对产业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二、ESP教学和建构主义理论

196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A.K Halliday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原则,并提出了ESP的概念。ESP是指“在内容和目标有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计划”。“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随着经济贸易国际化和产业升级转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而是多样化、专业化。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英国学者Pauline Robinson认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专业英语学习不仅是几个单词、几个短语和几条语法规则的记忆和运用,而是以专业英语文章为依托,了解一种技术、一种知识,最终达到了解某种专业的目的,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必要的准备。ESP教学让学生获取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是技工院校ESP教学的发展方向。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发生在个体内部的意义建构过程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强调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这与ESP需求分析中考察学生已有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是一致的。

三、技工院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讲,技工院校的ESP英语教学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教育部2009年最新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课程性质和任务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本应工学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要求英语与专业相结合。而事实上,技工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包括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3+2学生以及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薄弱,普遍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冷淡,所学基础英语知识逐渐遗忘,口语水平和听力能力亟待提高,又没学会专业英语文章阅读策略和翻译技巧,英语综合能力非但没提高,反而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技工院校ESP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ESP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绝大多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讲解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缩略语,逐句翻译教材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英语语言交流技能的需求。绝大多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无法撑握凭借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建构的方法和途径,无法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翻译的技巧,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与专业相关的简单技术、业务资料或简单的产品说明、广告和操作说明等专业信息茫然不知所措,更不用说深入解读专业英语文章了。对于服务类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很难驾驭英语接待、处理业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以及填写业务表格和相关票据等任务。在ESP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2.ESP教学教材问题

一是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实用性。不能及时更新科技知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配套练习,拓展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实用性低,无法满足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目标的需求,致使专业英语教学与社会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二是教材与教学目标严重脱节。教材的内容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ESP教学的目标就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职场语言运用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学生在学习ESP前,缺乏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对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因此ESP教材的培养目标如果不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就很难确定,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ESP教学师资问题

缺乏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现有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英语运用能力不强,不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英语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有的边学边教或现教现学,导致授课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提供的信息量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与英语教师相比,专业教师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行业实践经验,但缺乏英语教学的语言学知识及语言教学经验,导致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就难以得到全面训练,致使ESP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ESP教学改革探讨

1.改革ESP教学方法

ESP教学要突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真正的ESP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写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达到语言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获得将来工作所具备的英语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协作”“会话”与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相一致。教学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需要创建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教师要充分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ESP课堂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讨论、评价等活动环境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形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这些特点也符合了 ESP教学的原则。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为学生适时搭建“支架”,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方法呈现灵活多样的课堂任务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方法指导,消除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焦虑情绪,促使学生逐渐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ESP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改革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帮助学生知识构建,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除了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内容还应涉及应聘求职、职场沟通技能等内容,结合每个专业特点,注重讲解与行业相关的说明文、文献资料及成果简介,同时还重视培养与行业相关的交际策略,增加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环境实训,采用合作模式(team-teaching model)和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口语交流,突出“学与练相结合”的情景教学方式。在ESP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以某一特定的职业交际项目来训练和强化ESP语言技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英文简历、笔试、面试、谈判等形式,营造虚拟的就业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语言文化、企业氛围中得到全位地训练。意义建构是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ESP教师教学时可根据专业实际,把职业模块整合为相关专业课,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职业需求。与此同时,ESP教师教学应不忘反思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ESP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2.建设ESP教学教材

要强化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选用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套教材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除了要包含某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到选材及练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相互衔接。因此,ESP教材教学内容要基于需求分析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是ESP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首先,以ESP模式的教材开发是以需求分析研究结果为基础、语料真实性为原则,精心编写、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专业学科的特点,显示相关专业或职业的特性,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教材内容语料尽量来源于自然语篇,要贴合专业目标情景,以专业学科需要或职业需要为导向,体现ESP相关的真实社会情景。

其次,教材的语料不宜太难,应具有通用性、恰当性,体现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注意与教学法可操作性相衔接。在具体操作上,多方位探索学习资源渠道,ESP教学应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获取珍贵国内外资源,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打破传统教材单一文字的形式,结合图像、视频等语言输入方式,使其立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地配合教学。

最后,语料在语体上应尽量接近实际交际语言,语料中的语言、语境要与实际专业工作情景相吻合,体现专业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注意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等因素。Hutchinson和Waters同样认为:“ESP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不包括某一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运用教学法、处理教材学的技巧与能力,做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与相关的行业知识与时俱进。

文化建构视角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论文

3.培养ESP师资力量

ESP的职业化特点,要求ESP教师也应是具有职业化的语言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ESP教师对于整个ESP教学至关重要。事实上,ESP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ESP教学要求英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ESP教学理论,不断扩充专业深层知识,并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而且应该具有多种职业背景知识和工作经验。

首先,学校要从现有教师入口,大力开展语言培训和专业培训,引导其成功转型。蔡基刚指出:“无论学术领域的共核技能,还是专业领域的交流技能和策略,语言教师只要具备这些专业方面某些基本知识都能从事ESP教学”。

其次,要从企业单位引进从事涉外等工作项目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英语教师的人才。

再次,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不同的专题教学任务,增强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满足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最后,学校要帮助教师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机会,持续实施ESP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使基础英语教师更快地转型为优秀的ESP英语教师。

五、结语

Richards 等学者也认为,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的目的一致起来,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开展英语ESP教学新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顺应了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的英语技能帮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刘润清教授所言:“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5461/243433641.html

更多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学前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布鲁纳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

解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1966年,德里达在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召开的“批判语言和人文科学国际座谈会”上,发表了他划时代的著名演讲《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一文,这篇演讲被公认为是解构主义的奠基作。在这篇文章中,德里达对当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作者:陈越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一、建构主义简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五、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

新建构主义6.0版)---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本文为王竹立老师原创学术论文,2011年1月17日首发,2011年1月22日更新为2.0版,2011年1月23日更新为3.0版,2011年1月29日为4.0版,2011年1月30日更新为5.0版,2011年2月16日为6.0版,2011年4月1日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2期。欢迎转载与

声明:《文化建构视角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技工院校ESP教学改革论文》为网友秒你不解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