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论文 谈生产力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谈生产力视域下新农村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谈生产力视域下新农村建设全文如下: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主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速度,取决于足够数量的劳动力投入,取决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取决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劳动力人口总量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差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明显特征。如何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是一个长期现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十分庞大。目前,全国共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因而,我国农村现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5]。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关键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有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没有高素质的生产主体,就很难产生高水平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素质有一些提高,但与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新型农民有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6]:

第一,整体文化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年限明显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较高。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是:西部为21.6%,中部为12.5%,东部为10.2%。

第二,身体素质较差,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在边远农村和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民收入较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卫生知识贫乏、营养意识淡薄、饮食观念陈旧。农村人口的发病率高,山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极为严重。

第三,整体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属于简单劳动型农民,没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很多新品种不能大范围应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很快转化为生产力。

第四,思想道德观念落后,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小富即安、封建迷信等思想还长期存在,黄、赌、毒现象屡有发生,儿女教育观念落后,既破坏了农村长期流传下来的淳朴民风,又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素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第五,“精英人才”大量流失,农业建设缺乏骨干力量。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转移出去的基本上是有一定文化或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力,即农村的精英人才。剩下的大多为老弱病残,或者是文化较低、观念落后的年轻人。“精英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资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农业最初的资本积累来源只有农业部门,农业部门是农业资本积累的最初来源,农业部门是农业资本形成与投入的最大部门,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来源同样要依赖于自身的积累。任何对其他部门寄予过多的希望都是不现实的[7]。对农业国家来说,在工业化初期,如果没有外资可以利用,又不能通过初级产品的出口来换取资本品的进口,那么农业剩余就成为初始资本的最主要来源[8]。

长期以来在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时存在着价格剪刀差,农产品的价格被人为压低,农用生产资料及其他工业用品的价格却被提高,在农民难以察觉的情况下农业剩余中一部分被悄悄的转移到政府手中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中进行的农业资本积累过程很明显具有以上特点,这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原始积累,使农业只能在较少的资本积累上进行简单再生产,造成农村生产力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投资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国家和集体为主体的二元投资组合,转变为以国家、集体和农户为主体的多元投资组合,而且农户对农业的投资越来越占主导地位[9]。

目前我国农户投资主要有以下两个资金来源:一是内源性融资,即将自身家庭收入转化为投资;二是外源性融资,即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款进行投资。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均导致了农业内部资金积累能力的下降,因此内源性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户的投资需求。伴随农村市场经济的推进,农户农业贷款成为农业投资的另一重要来源。但据调查显示,农户的贷款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农户贷款难已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与上述情况相似,作为农业投资主体的国家对农业投资的绝对值是逐年增加的,但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徘徊在10%左右,并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13.4%降到2000年的7.8%。与此同时,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主体在结构上过于分散,呈现出政出多门和政资分离的现象,致使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本投入进一步分散,也不利于形成投资合力,资金的使用效率自然非常低下,农业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从农业资本形成的金融机制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结构过于单一,农业信贷市场发育缓慢且不健全,农业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惜贷”现象严重。农业是一个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农业投入的比较利益低,利益驱动小,再加上农业资本自身长期积累不足,农业投入的回收期长,导致了农业融资困难,单凭农业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其资金需要,而且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农村发展所面临的资本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本问题非常重要。

三、科技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村生产力中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保证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还有许多不足,如不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延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科技创新与储备能力远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公益性研究、推广、成果转化、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使有限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民科技素质整体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满足不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论文 谈生产力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综上所述,土地、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农村生产力的最关键要素,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远远大于生产功能,农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民素质差,农村资本积累不足,融资难,农业科学技术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就是关键要素的现实条件,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相矛盾。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才能很好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决定了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采取综合措施科学的解决好这一现实问题。首先,立足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依据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原理,通过在有限土地上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投入的最佳组合,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

其次,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这一事实,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途径,大力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渠道,从数量上逐步减少农村人口。但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通过教育手段,不论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是新农村建设都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保障的长效机制,并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证教育的良好效果。

第三、针对农村资本积累不足、融资难的问题,国家通过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调整收入分配,培育规范的农村资本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措施是可以很好解决的。第四、加快农村科技改革,培育高素质的农村科技人才,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4361/95700800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及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规划

概论: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要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农民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心村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引导独立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内容提要: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应当同步进行。实现城市化的关键是将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转变为集体集中规模化、农场化经营,提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口号大集合! 宣传慈善法的标语口号

1、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2、牢记胡总书记嘱托扎实推进新农村工作3、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4、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5、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6、突出产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在慈溪市彭桥村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活动为基础,通过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而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村民一、引言

声明:《新农村建设论文 谈生产力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论文》为网友笛声青案梦长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