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管瘤是一种附属器肿瘤,本病实质上为向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一种错构瘤。导致汗管瘤的形成与什么因素相关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汗管瘤是怎么形成的。
汗管瘤形成的因素
西医认为
汗管瘤是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人体表皮小汗腺导管的一种痣样肿瘤,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切片显微镜下症征为真皮上部可见多数管埋入纤维基质中,导管内衬两层上皮细胞,腔内含有无定形碎片,部分导管为小的上皮细胞索构成逗点状或蝌蚪状外观。
中医认为
皮肤上的赘生物大多都归于肌肤腠理毛孔不密,风热邪毒侵入皮肤,或人体肝虚血燥,筋气不荣,郁积皮肤生成丘疹而发病所致;
汗管瘤的危害
在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尤其高低眼睑最广泛;也可见于胸腹外。男人病理变化明显少于妇科,而病理变化部位常以下胸,前额,两颊为多见。现已证实为一种向汗管分化的小汗腺肿瘤,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法遗传。
汗管瘤的症状
汗管瘤是由许多颗皮肤颜色的小丘疹组成,表面可能呈现圆形或平滑状,有时会因汗液堆积,而略呈半透明状,有些患者会觉得天气变热时,汗管瘤也会略为增大,常被一般人误认为小肉芽、油脂粒、脂肪粒。
汗管瘤好发于女性,约占90%,通常在30-35 岁后渐渐增多。
1、好发部位:最常见的发生位置在眼睛四周,包括上、下眼皮与脸颊上半部,除了眼周区域,也可能出现在前胸、腹部、腋下、生殖器官。
2、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为发疹性,除面部外,胸、腹及四肢可有广泛对称性发疹皮疹为皮色、淡黄色或褐色,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附有油腻物,呈蜡样光泽,边界清楚,其上无毛发。
通常多发,直径1~3mm大小,坚实,多数密集而不融合,常对称分布于下眼睑,亦可见于额部、两颊和阴部。病程慢性,很少自行消退,通常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在夏季因出汗困难有瘙痒或灼热感,发生于女阴者可有剧痒。
3、此外尚有以下亚型
(1)透明细胞汗管瘤(clear cell syringoma):常与糖尿病伴发,临床上皮损与汗管瘤相同,年龄、性别及皮损分布亦无差别。两病的差别除组织病理表现外,即常与糖尿病伴发;文献报告60例中,仅1例不伴发糖尿病。亦有报告发疹性皮损者。
(2)发疹性汗管瘤(eruptive syringoma):首先由Darier描述本病。本病组织学上与眼睑汗管瘤相同,但皮损呈发疹性,对称分布于颈部、胸部、腋窝、上臂和脐周。皮损呈光泽性淡攻瑰色丘疹,颇似扁平苔藓和二期梅毒疹。此亚类亦报告与Down综合征伴发,有家族性,亦见于具有透明细胞组织象的糖尿病妇女。本病临床上可与Gougerot-carteaud网状乳头瘤病混淆。
(3)其他亚类(other variants):个别病例临床上表现不寻常性的汗管瘤。包括限局于头部,引起秃发,呈单侧线状或痣样分布;限局于女阴或阴茎;限局于远端肢体;以及扁平苔藓样和栗丘疹样等型。
根据临床特点,汗管瘤一般不难诊断,但容易和扁平疣,脂肪粒,睑黄瘤发生混淆,从外观上三者看有相似的地方。该如何判断呢?
1.汗管瘤一般长在女性的眼部周围,丘疹的颜色基本和肤色接近,突起的部分是尖的,用手摸比较硬,常对称分布,左眼睛有,右眼睛基本也有。用针排不出东西出来。汗管瘤一般有蜡样光泽。
2、脂肪粒一般是白色的小颗粒,用手摸比较硬,用针排能排除白色的颗粒,不对称分布。
脂肪粒和汗管瘤经常混合生长,治疗是需要同时治疗。
3、扁平疣的疣体突出部位一般是扁平的,质地较软,疣体颜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加深,变成褐色,咖啡色,灰色等,汗管瘤疣体的颜色一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颜色。疣体分布不对称。
如果通过肉眼变别不清楚,可以到医院做下切片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