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归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兰亭集序》—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以

(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归纳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疏导、引来)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终期于尽(期: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是日也(是:指代词“这”)

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信可乐也(信:指确定)

向之所欢(向:指过去)

列坐其次(次:指旁边)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461/464574317.html

更多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考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范晔《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范晔《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范晔《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顿号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顿号基础知识点归纳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

声明:《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归纳》为网友万变男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