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造就生活的艺术家—高校艺术类学生美育方法探析论文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应局限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技能上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造就生活的艺术家—高校艺术类学生美育方法探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生活的是艺术家”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家而言,他们并非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而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具体表现为应具有健康的审美观与较强的审美与创造力。关键词:“生活艺术家”;审美态度;审美能力;职称论文 论文正文:造就生活的艺术家—高校艺术类学生美育方法探析

马克思曾经预言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是艺术家”,①但这里所说的“生活的艺术家”,是美育的特殊作用之所在。美育不仅是传播社会知识、表现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人格的和谐圆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的艺术家”的界定

所谓“生活的是艺术家”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家而言,他们并非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却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具体可表现为健康的审美观与较强的审美与创造力。“生活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树立关于美与丑的健康的审美观念。因为,美与丑的问题涉及十分复杂的情感与心理领域,所以我们的一般不简单化的以正确与错误,而是以健康与否加以界定。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应局限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技能上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众所周知,人类所面对的有真、美、善三个领域,美与审美恰恰处于真与善、知与意的中介领域,承担着统一观,而且在审美感性力的基础上更多地贯彻着善对真、意对知、理性对感性、一般对个别的制约性与统领性,也就是说,在美与丑的辨别中贯穿着对人类进步有益、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主旨与精神,其核心则是对人类社会与生活和谐发展的追求。因为,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与生活和谐发展的追求,是人类的理想,也是审美的理想、人生的理想,而这三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美育 造就生活的艺术家—高校艺术类学生美育方法探析论文

从事艺术类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一般将其统称为“创造的想象力”,这种创造的想象力是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包括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精神)和鉴赏力。康德认为,“所以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在这四种心理功能中,鉴赏力即审美的情感判断力是核心,各种心理功能都统一于审美的情感判断,目的也是为了产生审美的情感判断。想象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可见,审美力与创美力是一种具有深广内涵的心理过程,它需要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尤其是艺术美的长期陶冶才能不断得到培养与发展。

二、生活的艺术家”应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人应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人们应建立一种审美的自然观,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众所周知,人类产生之前,类人猿作为动物,本身就是自然,不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有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将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没有把握好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从而使之处于一种对立状态,由于恐惧、征服、到掠夺、破坏……渐渐地。当人类到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才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亲和的审美关系。人类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因为自然是孕育人类之母,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及祖先、子孙后代共有的家园。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由对立走向和谐,由敌对走向审美。

同时,人们应该学会欣赏无比绚丽美妙的自然美。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特有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自然美观。因为,从对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理解自然美比从实践的角度的自然美观;从对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理解自然美比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然美要更加科学并有更大的包容性。

三、“生活艺术家”应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

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美包含更多理性内容,人与社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审美关系。每个人都应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作为自己美好的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竭尽全力弘扬美好,摒弃丑恶,甚至为理想献身。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美的人生。

在一般的情况下,一切社会都需要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关系,这样才能求得社会的发展。社会和谐协调依靠三种途径:第一是法律,这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第二是道德,这是一种内在的强制性,所谓良心的谴责等等;第三是美育,通过美育,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性,一种自觉自愿的情感的驱动力。通过美育的途径可以极大地减少暴力、贩毒、走私等犯罪行为与丑恶现象。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育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抛弃人与人是兽性关系的自然主义理解和“他人是地狱”的灰暗的存在主义理解。因此,建立人与人是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的人道主义理解;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一种审美的精神,也就是古代圣贤倡导的“仁者爱人”的传统仁爱精神。

四、“生活艺术家”应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更多地关心社会,较少地关心自然,更少地关心自身,特别是很少关心自身的心里与人格发展。人们较少关心自身导致了精神危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疾患。如果人类再不更多关爱自身,特别是关爱自身心理与人格的健康发展,人类的精神危机的蔓延将远远超过癌症与艾滋病的危害。因此,人类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特别是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

在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中,心理与人格和谐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培养提升人的内在情感力,使每个人都充满美好高尚的情感。这是人健全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新世纪是人类更加美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坚持审美教育,特别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系统训练,这将使更多的人或者说是绝大多数人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人类与人类社会在新的世纪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61/356319874.html

更多阅读

高秀敏的葬礼 高秀敏葬礼现场视频

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春市息园殡仪馆举行,自发赶来的近万群众挥泪送别高秀敏。万人泪别高秀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春市息园殡仪馆举行,自发赶来的近万群众挥泪

座右铭之关于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座右铭之关于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人

十篇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精选 关于大学新生活的作文

2011-09-15 07:49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憧憬的新来到大学,大学的生活有丰富多彩也有平淡无光。大学是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环境,四年的大学生活也许过的漫无目的,我们一起喜悦过失落过,欢笑过流泪过。失落时朋友的真心帮助跟无私关

《渴望生活——梵高传》 梵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O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声明:《美育 造就生活的艺术家—高校艺术类学生美育方法探析论文》为网友犀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