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的童年》
(又译《伊凡的少年时代》或《伊凡的童年》)
小侦察兵伊万没有童年,还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和他的姐姐就被德国军队杀害了。影片以伊万的一个美丽的梦开始: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和美丽的白桦林,伊万对妈妈说:“妈妈,那里有一只布谷鸟”……伊万在梦中醒来,穿好衣服,出发了。
信号弹把战争的天空装点得十分美丽,穿过了一片被水浸死的白桦林,伊万小心谨慎地前进。他顺利地找到了司令部,面对着中尉戈克森怀疑的目光,小伊万显得坚定而勇敢。老练地命令上尉传达他的信息。戈克森犹豫地给上校大了个电话,上校对伊万大加赞扬,这时候他才知道伊万是个不平凡的孩子。
伊万用白纸给上校画了张地图,洗过澡之后就睡着了。他又做了一个梦:他在一口深深的井中,母亲和他说从井口上面望下去可以看见星星,伊万望了望说他什么都看不到,母亲说“白天是属于你和我的,晚上才会有星星。”这时候,枪声响了,母亲死在井边,亮晶晶的水撒在她的身上……
科毫林上校要把伊万送去读书,要他远离战争,伊万很恼火,他对上校说他还有用,可以继续帮助部队侦察。伊万逃跑了,在废墟中,他看到一个老人从烟囱里取出一只藏在那里的公鸡,可他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用的炉灶,并且叫伊万帮忙,伊万只在地上找到了一个还可以用的铁钉子。这个时候,上校开着吉普车追了上来,把伊万带了回去,伊万上车的时候把一个铁杯子留给了老人。
戈克森中尉与女卫生员玛莎在野外散步,并且在一个水沟上吻了她,但是枪声打断了她们的甜蜜。科毫林上校在望远镜中发现了两具德国人留下的死尸,上面的牌子写着“欢迎”。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发现了玛莎,对她说是否还认识他,他和她一起参加过高考,没想到在这里见面。并对她说,“我们还会再见”。
几颗德国飞机丢下的炸弹在营地爆炸,戈克森赶回来对伊万说:“不要怕,很快就会过去。”伊万很镇定,说:“我不怕”。伊万又梦见他和他的姐姐一起坐在装满苹果的汽车上,苹果很大,晶莹剔透,撒了一地。
三个人,戈克森和科毫林,还有伊万上了小船,这是伊万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战争胜利了,苏联的人民和士兵在广场上高唱《喀秋莎》,欢呼胜利。除了戈克森,所有的人都死了。戈克森在被占领的纳粹司令部里翻阅残存的文件,无意中,他发现了伊万的照片和处死他的命令,这时候他才知道,伊万已经牺牲了。
在影片的最后,越过一棵焦黑,干枯的白桦树,小伊万快活地和姐姐在水中奔跑,奔跑……
本片荣获1962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被誉为自爱森斯坦以来最重要的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技巧,创造了完整而富有典范意义的电影语言,成为当代电影的杰出代表。美国电影史家克莉斯汀·汤普森在《世界电影史》一书中写道:“塔尔科夫斯基影响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欧洲电影的绘画式倾向。”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在长镜头的舒缓移动中,以沉郁的诗性叙述,表达了博大深邃的精神主题——对人类无限悲悯的关怀、神秘的宗教体验和崇高的道德感等。塔尔科夫斯基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图和光色处理技巧使得日常生活中的景观、人物和物件转换成了极富表现力的影像语言,吸引着观众屏息凝视,使人在沉静之中获得梦境般的诗性体验。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这样赞誉:“我认为塔尔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同梦境。”
《伊凡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塔可夫斯基的这部战争电影是他的首部长片,标示着他非凡事业的开始。他的诗化风格在12岁的小伊凡的故事中已初露端倪。这部影片无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表现形式来说都是一部创新之作。然而,影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影像结构在当时的苏联曾引发了激烈争论,甚至有人批评影片是玩弄形式,有神秘主义色彩,是对神圣的卫国战争的污蔑。让—保罗·萨特曾就当时的争论说到:“这部影片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出色的影片之一。”该片在当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圣马克金狮奖”。《伊凡的童年》的获奖,一举奠定了塔尔科夫斯基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也正是这部影片奠定了塔尔科夫斯基独具魅力的电影语言的基础。